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西兰10 箭镇,一百多年前淘金华工的聚居地

(2014-02-11 08:53:22)
标签:

皇后镇

箭镇

淘金

新金山

淘金热

分类: 南半球南端的魔戒故乡

新西兰10 <wbr>箭镇,一百多年前淘金华工的聚居地

皇后镇东北二十公里有个被叫做箭镇(Arrow Town)的地方,有着让华人感到凝重的历史。因为当日要驱车赶往米佛峡湾,口罩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离开皇后镇。

 

新西兰10 <wbr>箭镇,一百多年前淘金华工的聚居地

驱车没几公里,幸运地看到了日出前的朝霞映天,不过兴高采烈驻车后不断按动快门的口罩忘记了这样一个常识谚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其后前往米佛峡湾的后半程路途遭遇大雨,此为后话暂且不表。

 

新西兰10 <wbr>箭镇,一百多年前淘金华工的聚居地
箭镇顶多算是中国国内一个小村的规模,它的兴衰与十九世纪后半叶的淘金热息息相关。自一八六一年金矿被首次发现,尽管试图保密,但箭镇很快聚集了上千名淘金工人,到一八六三年初已经累计出产黄金一万两千盎司(约三百四十公斤)。

 

新西兰10 <wbr>箭镇,一百多年前淘金华工的聚居地

但好景不长,随着西海岸仙蒂镇等地发现储量更大的金矿之后,欧洲淘金者们转去那边寻求更多财富而离开箭镇,于是当局做出决定,邀请澳大利亚的华工来此淘金,进而让箭镇与华人之间有了数十年的关系。让华工来此淘金遭到了一定的异议,政府反驳的说法是:人口增长,哪怕是黑猩猩的增长,也比没人好。那时是1865年。

 

新西兰10 <wbr>箭镇,一百多年前淘金华工的聚居地

中国农民离开耕作的土地出外务工,往往是同乡结伴而且很多人都有着亲属关系,到今天仍然如此。如果在外有出路、有发展需要更多人手的时候,先行者会捎信给老家让更多同乡甚至同族的人前来,形成一种渐进式的“链状迁移”。在这种模式下,来自同一地方的工人往往从事相同的行业,看上去似乎是某地的人精通某某工种,比如当今中国的桥隧工程几乎都是福建平潭人的天下。

 

新西兰10 <wbr>箭镇,一百多年前淘金华工的聚居地

一百多年前的淘金热潮中,广东南部番禺、开平等地的人是佼佼者,从早先的美西金山,到后来的澳新“新金山(美西淘金地被改称“旧金山”了)”,淘金华工以广东人为主。最早的华工来自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金矿,但口口相传很快从广东吸引来的新人。一八七〇年,一个十七岁的沈姓少年离开广东,他这样讲述自己的故事:“我家的亲戚聚到一起,为我践行。父亲给了我三十两银子,我和村里九个伙伴登上帆船离开了广东。船上共有三百三十个广东人”。。。

 

新西兰10 <wbr>箭镇,一百多年前淘金华工的聚居地

那时一名普通农民的年收入约为十二新西兰磅,而且受天气旱涝影响很大。淘金工人一年可以赚到近八十磅,除去生活成本还能剩下五十多磅,一年辛苦可以赚五年钱的诱惑让很多广东人走上这条背井离乡的路。淘金热潮的不到三十年时间内,累计有八千多名华工在新西兰的金矿区工作过,百分之三十的黄金产量出自华人之手。

新西兰10 <wbr>箭镇,一百多年前淘金华工的聚居地

到一八九〇年,新西兰容易淘的金矿被淘光了,华人矿工们大部分选择回到远在中国的故乡,毕竟在来的时候就没打算做定居者,简单的发财梦让多数华工用五年左右时间攒够买地盖房的钱就回家了,如今广东开平的大量碉楼就有不少是淘金者的血汗钱建的。少部分华工选择留了下来,多数是单身且没赚到钱的人,包括不少吸食鸦片成瘾而败家的人,他们没有脸面、也没有能力回到家乡,不得不选择在已经没有人气的矿区终老。

 

新西兰10 <wbr>箭镇,一百多年前淘金华工的聚居地

本来由于语言、文化、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的差异,早来的欧洲人与华人之间就很难和谐,加上那时刚好是清国输掉第二次鸦片战争、签完系列不平等条约之后的时候,同样是出卖劳动力的欧洲人相当歧视华工。

 

新西兰10 <wbr>箭镇,一百多年前淘金华工的聚居地
一八九八年,新西兰颁发的老龄退休金条例规定,明确把留在新西兰的华人矿工排除在外,他们多是靠工友的相互扶持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的。老乡们集资以运送他们的尸骨回乡,但有个悲剧发生在一九〇二年,一条载着五百多名矿工遗骸回中国的船,竟然中途沉没,那些落叶连归根的机会都丧失了。

 

新西兰10 <wbr>箭镇,一百多年前淘金华工的聚居地

二〇〇二年初,新西兰政府为历史上对早期华人定居者实行法律歧视向华人社区正式道歉;次年,新西兰保护署把改善箭镇华人聚居区作为民族和解进程的一部分,以承认“最初华裔新西兰人的独特身份、历史和勇气”。当然,淘金热结束后留下华人的很小一部分,真正融合到当地的西方人社区,成为新西兰多种族社会的早期成员。

 

新西兰10 <wbr>箭镇,一百多年前淘金华工的聚居地 

新西兰10 <wbr>箭镇,一百多年前淘金华工的聚居地

箭镇的早晨还没有苏醒,从主路转入一个小下坡,左边是淘金时期欧洲人的社区,一条名为白金汉街的主道两侧汇集着各色商店、旅馆、餐厅等欧式建筑,主街长约百米、建筑数十栋而已;右边则是当年华工生活的社区,尚余留几处简陋的棚舍、商店,以及无金可淘后华工自己开辟的小片农田等,多处图片和文字牌向人们讲述着华工曾经的足迹和艰辛的生活。

新西兰10 <wbr>箭镇,一百多年前淘金华工的聚居地
在此徜徉四十分钟后的心情是沉重的,纵观整个箭镇的格局,华人在如此小的地方还是被排斥在主要社区之外,一八六七年的小镇大规模改造工程是针对欧洲人社区的。这当然不是单方面原因造成的,但新西兰百年前的法律中明确的歧视条款却是不争的事实。

 

新西兰10 <wbr>箭镇,一百多年前淘金华工的聚居地

两片社区中间地带的河边,有座高大树木下的低矮房子,其秋天落叶铺顶的照片相当童话,是箭镇对外宣传的首选图片。那是淘金时期小镇的警署所在,淘金热迅速衰退之后,它或许沉寂了很久,毕竟淘金工人离开后,全镇仅剩下一百多人口,应该用不着警察来维持了吧。

 

新西兰10 <wbr>箭镇,一百多年前淘金华工的聚居地

直到一九六〇年代,旅游业的兴起才让箭镇有了新的生机,不仅作为淘金小镇独树一帜,而且周边有着世界级的滑雪场,那个小警署也成了箭镇地标式景观。

 

博主近期其他旅行笔记:

新西兰10 箭镇,一百多年前淘金华工的聚居地

新西兰09 格兰诺奇,魔幻大片《指环王》的主要外景地

 

新西兰08 皇后镇最适合孩子游玩的地方

新西兰07 瓦纳卡,世界最美的高空跳伞地

新西兰06 乘直升机与冰川亲密接触

新西兰05 仙蒂镇,鲜活的淘金小镇

新西兰04 凯库拉,观鲸胜地和海钓天堂

新西兰03 奥克兰的记忆片段

 

新西兰02 “练瑜伽”的海鸥

新西兰01 实拍久违了的中华神兽“草泥马”

南京博物院“镇院之宝”大全

寿县古城,一部沉甸甸的历史书

凤阳,大明朝的龙兴之地

重游上海博物馆,寻访镇馆之宝

 

石家庄06 井陉古秦道,韩信“背水一战”的主战场

石家庄05 于家村,用石头书写的传奇

石家庄04 苍岩山,《卧虎藏龙》片尾章子怡的跳崖地

石家庄03 赵州桥,中国古代傲视全球的石拱桥

石家庄02 隆兴寺,那满院国宝级的文物

石家庄01 正定,三国猛将赵子龙的故乡

 

俄罗斯20 瓦尔代湖,普京总统的神秘度假地

俄罗斯19 诺夫哥罗德,俄罗斯最早的民主共和国

俄罗斯18 普希金:“母国,只有皇村”

俄罗斯17 冬宫,荟萃世界珍宝的博物馆

俄罗斯16 圣彼得堡,最重要的三座大教堂

俄罗斯15 涅瓦大街和圣彼得堡讲不完的故事

 

俄罗斯14 乌斯秋日纳,鲜有中国人到访的俄罗斯偏远小镇

俄罗斯13 科斯特罗马,罗曼诺夫王朝的诞生地

俄罗斯12 雅罗斯拉夫尔,一千卢布纸币上的古城

俄罗斯11 俄国君主军事行动前的朝觐之地

俄罗斯10 弗拉基米尔,鞑靼统治前最强的罗斯公国

俄罗斯09 偷拍清纯“毛妹子”

 

俄罗斯08 莫斯科克里姆林,俄罗斯最高权力所在

俄罗斯07 实拍“俄罗斯第一岗”的换岗仪式

俄罗斯06 俄国最美教堂,瓦西里升天大教堂

俄罗斯05 纪念第一位沙皇出生而建的大教堂

俄罗斯04 充斥着怨气和戾气的新圣女修道院

俄罗斯03 世界名画殿堂之普希金艺术博物馆

 

俄罗斯02 世界最大东正教堂的前世今生

俄罗斯01 中国人眼中的俄罗斯

华北第一宅、津门第一家

细数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多图)

贺兰山岩画,古代游牧民族的密语天书

银川行,追寻千年前神秘西夏的鳞踪片影

 

张掖丹霞,上帝在红色山体上作的七彩岩画

敖伦布拉格,鬼斧神工的西部梦幻峡谷

额济纳04 居延海,真能在沙暴起源地涅槃重生吗?

额济纳03 胡杨墓地,死后千年不倒的顽强

额济纳02 黑城,埋在荒漠风沙下七百年的宝藏

额济纳01 十月金秋,大漠深处那片绝美的胡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