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长乐行(二)长胡须的郑和与他的“管理团队”
(2010-03-02 07:30:21)
标签:
显应宫长乐漳港镇妈祖巡海大臣马将军临水陈夫人阮高大王勾陈大帝 |
分类: 八闽大地 |
http://s1/middle/48b0d029g7fa0f5e83b30&690
上车开出不久,雨又下起来,更可气的是,到了长乐机场附近的显应宫,老天再度很给面子地停了雨,把那师兄得意得一塌糊涂。重新修建的显应宫坐北朝南,分为前后座两个部分,前座主体建筑是观音阁,后座主体建筑是天后宫。整个建筑群落红瓦飞檐,鳞次栉比,蔚为壮观。
http://s5/middle/48b0d029g7fa195a4d9b4&690
不过,口罩此来并不是冲着豪华的地表宫殿建筑去的;在天后宫钟楼台阶下面还有一层地下宫殿,乃是此行的目标。原来的显应宫始建于宋绍兴八年(1138),几百年间数度重修,最后一次重修是在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此后,或许由于一场风暴海啸之类的特大天灾袭击,显应宫随同邻近的村舍,一夜之间被风沙掩埋地下,从此匿迹。
http://s1/middle/48b0d029g7fa128737320&690
到一九九二年在漳港镇兴建“长乐国际机场”时,古宫遗址被偶然发现,整体挖掘出土时前后墙基本保持完整,四十余尊神像和一批陶瓷器皿也基本完好,且显应宫重见天日之时祥瑞出现,千百只蝴蝶从四面八方蜂涌而至,一时名声大噪,朝觐观光者如潮,到至今也常有彩蝶、蚱蜢、青蛙等凑趣而来,与神像依恋、与游人亲昵,不得不说这真是件十分神奇的事情。
http://s4/middle/48b0d029g7fa0f49890b3&690
古宫为三进两殿结构,供奉着五组神龛,分别是妈祖、巡海大臣、马将军、临水陈夫人、阮高大王薛夫人并勾陈大帝王夫人,形态各异、神态慈祥。据说出土时泥塑神像颜色还非常鲜艳,但之后逐渐退色,当年挖掘兵马俑的时候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形,都是无可奈何也非常可惜的事情。
http://s13/middle/48b0d029g7fa10827bb4c&690
地宫内禁止摄影,应该主要是基于闪光灯对神像颜色的进一步伤害,口罩是带着三角架的,尽管没有人阻止,拍照时却还是有种偷鸡摸狗的感觉,当然口罩的底线是绝对不开闪灯。
http://s15/middle/48b0d029g7fa106d808ae&690
地宫后殿共有三个神龛:正中供奉的群塑主像为本地的当家神“大王”及夫人;
http://s2/middle/48b0d029g7fa1190596f1&690
西侧供奉的主像是福州民间普遍尊祟的一位妇女儿童的保护神、临水夫人陈靖姑,左右两位据考证是李三娘和林九娘;
http://s4/middle/48b0d029g7fa10773c453&690
东侧神龛出土时并无神像,人们就把在外墙和前殿西侧神台的地面多出的几尊放在这里,包括“马将军”
http://s1/middle/48b0d029g7fa11aa19690&690
前殿东侧神龛上供奉的主像是妈祖天妃,是目前已知出土的年代最为久远、艺术形象非常亲切的妈祖塑像,但其面部似乎有修补过的痕迹。
http://s2/middle/48b0d029g7fa0f8b55971&690
整个地宫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是前殿西侧神龛上的“巡海大臣”群塑了,据推论应该是三保太监郑和及其“领导班子”成员。
http://s9/middle/48b0d029g7fa129861768&690
郑和的左侧是一高勾鼻者立像,形象特征属于元明时期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回民或阿拉伯人,人们称此塑像为“番人”;其他人均着明代太监服饰,其中一人手持“诏书”。
http://s5/middle/48b0d029g7fa15848fb14&690
有人认为“番人”是从第四次开始协助郑和下西洋的西安清净寺掌教哈三。哈三为西亚或北非人,早年曾数度赴天方朝觐,熟悉“危险海峡”航道,为郑和船队安全引航功勋卓著,与郑和一起被奉为“巡海大神”亦当顺理成章。
http://s8/middle/48b0d029g7fa117c544f7&690
不过,也有人对此推测持质疑态度,被认定为郑和的塑像留有明显的“挂须孔”,说明原来装有胡须,这与其太监的身份严重不符,何况历来的长乐志书上从无记载,亦无郑和曾至显应宫行香的记录。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