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钓鱼黄鳍鲷黑鳍鲷鲈鱼休闲 |
分类: 钓鱼那些事儿 |
台风凤凰肆虐两天,整个福建省下了两天大雨,伴随阵阵狂风。本周三下班,拨了通电话给钓友小宋,他也手痒难耐,于是决定就近找个地方玩上几杆。回家拿了工具,到渔具店买了三两虫,驱车二十分钟到达小宋几年没钓的一片海域。叫他小宋,其实他并不小,甚至大出口罩十余岁,只是厦门很奇怪,似乎称“小X”不分年龄,两年前刚来时还和朋友为此辩论的口罩现在早已经叫习惯了。小宋钓鱼的水平是“老塞”级别,口罩的很多经验是来源于他的,此人曾经在这片海域经营过自己的一个渔排,后来因为码头建设被迫拆掉。刚进码头小宋就遇到一个几年前常去他渔排钓鱼的人,数年未见却重逢于此,世界真小啊。
真正绑好线、穿饵、下杆已经接近晚上八点,码头的灯光很亮,准备的荧光棒只能等到下次再用了。这是个用几十米的钢混桥架出去的小码头,那里有更好的水深条件。桥板和码头前沿的水泥地面上,都有规则排列的直径不足十厘米的圆洞,穿过水泥层就是桥板下的海水。有意思的是,当地几个人用细线绑朝天钩直接从圆孔伸进去钓鱼,而且屡有斩获,但口罩想不明白如果鱼体较大如何从那个小洞中拖上来。
小宋那边已经扬杆,开场的第一条鱼是条半斤左右的黑鳍鲷,本来以为“此地无鱼三百条”的口罩顿时来了精神。陆陆续续上来几条小黄翅之后,口罩的一把杆缓慢地弯了下去。轻轻拿起鱼杆,口罩甚至有意有把竿头向前送了少许,和鱼儿比耐心;终于杆尖再次被向下拉,口罩几乎同时扬竿,鱼线上传来的拉力不算大,但那绝不是条小鱼,出水后验明正身——是条半斤重的黄鳍鲷,这在厦门周边海域已经是难得的了。半斤左右的鱼在用软杆垂钓时还是很有手感的,可惜后来小宋和口罩在同一区域各自跑掉这样手感的一条鱼,都是鱼儿蹿入水中的乱石或者礁缝造成断线的结果。
另一边靠外海的方向上铃声大作,有人中了一条鲈鱼,拖上来看是一斤多的小鲈,口罩寻思着下次来也带着鲈鱼杆和活虾试试运气。差不多钓了四个小时,收杆时钓获五条四五两的,还有十二只吞钩入肚的小鱼无法放生被放进鱼箱。不知道这里的鱼因近码头有无“火油味”,口罩打算近几天清蒸一条试验下。临回去前,钓圆洞的一个人请求帮忙,有条稍大的鱼卡在圆洞里提不出来,他要口罩用电筒帮他照着,自己取出随身携带的一柄硬铁钩,伸进洞里钩住鱼鳃把鱼拽了出来,鱼体不算大,也是条半斤左右的。据他说此法可以把近一斤的鲷鱼类(宽度差不多十五厘米)从少于十厘米的小洞里掏出来,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口罩无论如何不能相信。口罩打算周末大潮水时再来一次,看看能不能收获大些。
回家称了下,一共两斤八,小潮水在码头边有此钓获已经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