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头港口有了原木“大超市”
2025/03/17
来源:中国商报网
中国商报福建报道(记者
林茂阳)近日,运载3.65万立方米新西兰原木的巴拿马籍“恩施/ENISHI”号船舶在福建莆田市莆头港口卸货作业,标志着莆田市首个进境原木指定监管场地(B类)正式启用,开展木材外贸航运。这将进一步完善莆田口岸功能、培育临港木材产业发展、促进港产深度融合,助力莆田港口从“物流港”向“产业港”“贸易港”转型升级。
据介绍,莆头作业区进境原木指定监管场地(B类)于今年2月下旬获得海关总署批准设立,成为福州海关辖区4个进境原木指定监管场地之一。该进境原木经营场地5万平方米,一次性可存放原木10万立方米,年可新增木材进口能力30万立方米以上,可接卸在境外已实施过去皮或除害处理的原木。
“此次首靠卸货的船舶装载原木9万多根,这些原木将暂存在我们港口的进境原木指定监管场地等待通关。”福建省莆头港口开发有限公司市场经营部副经理陈裕过表示,进境原木指定监管场地的启用进一步丰富了港口货种和业务,也将提高港口服务临港木材加工企业的能力。
位于莆头港口国林木业城的福建海量木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建筑木方、防腐家具料为主的木材加工企业,每年需要7万多立方米的原材料。该企业总经理陈文荣得知监管场地启用后表示,企业此前的原木材料通常从厦门港等进货,以后从莆头港口取货后每年可降低物流成本约20万元。
莆头港口后方除国林木业城外,还有秀屿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该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现有木材加工企业180多家,去年利用进口木材140万立方米,完成工业产值80亿元、限上商贸产值约40亿元。“这相当于在园区前设立了一个可以‘随要随取’的木材原料大超市,不但能大幅降低企业物流成本,而且企业‘手中有料、心里不慌’,能更有预期地承接订单、拓展市场。”秀屿国家级木材产业园主任林国彬说,与此同时,莆头港进口原木指定监管场地和全国海港口岸首个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秀屿港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互为补充,进一步优化港口腹地木材供应链布局,增强木材加工龙头企业入驻园区的吸引力,有利于进一步延伸园区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推动“前港后园”港产融合模式更好发展。
莆头作业区紧邻全国海港口岸首个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秀屿港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港区后方现有秀屿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和莆头国林木材产业园两大木材临港产业园区。莆田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新增的场地能大幅降低产业园区企业物流成本,优化港口腹地木材供应链布局,增强高端、精深木材加工项目入驻吸引力,推动木材产业跨越发展,助力莆田市打造“亿吨大港”战略,积极建平台、育增量、挖潜力,积极对接吸引更多国内外木材贸易商来莆田落户,争取打造区域性原木集散中心。
为推动“前港后园”港产融合模式更好发展,近年来,莆田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在莆头港口推行一体化查验、全链条服务、信息化监控,推行国内移泊“免手续”、短时靠泊“一次办”等惠民措施,以及落实口岸监管一体化、诚信管理积分制办法,实现船舶到港“零等待”作业、离港“零延时”验放通关,精准护航进口原木高效通关,实现进口原木船舶全时段、无接触监管,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