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精神分析学派基本概念及其发展问答(二)
什么是野蛮精神分析?
一般地理解,这个术语是指试图用他们往往还没有理解的精神分析概念来解释症状、梦、话语、行为等的业余的或者没有经验的“分析家”的干预类型。
在更为技术性的意义上,如果一个具体的分析情况在当下的动力学和它的特殊性方面被不正确的理解——尤其是如果压抑的内容在没有考虑抵抗﹡和移情﹡的情况下被简单地告诉患者,这一解释被认为是“野蛮的”。
在弗洛伊德讨论“《‘野蛮’精神分析》”的论文(1910k)中,他首先用无知来定义它。他的干涉受到弗洛伊德批评的医生在这里已经犯了科学的(涉及性欲、压抑和焦虑的本质)和技术的两方面错误:“在第一次诊疗时,试图‘催促’(患者),通过唐突地告诉他医生已经猜测到的秘密,在技术上是遭到反对的”
(1a)。因此,任何知道精神分析的某个概念但还没有接受所要求的理论的和技术的训练(α)的人可以被称为是一个野蛮精神分析的实践者。
然而,弗洛伊德的批评并没有停在那里——他扩展到所作诊断是正确的和对无意识内容的解释是准确的案例:“我们早已超越了这一概念:…根据这一概念,患者因为这种无知而痛苦;如果一个人通过给他提供信息(关于他的疾病与他的生活的因果联系,关于他儿童期经验等等)来消除这种无知,他一定会康复。病理学的因素不是他的无知本身,而是他无知的根源在于内在抵抗;就是它们首先产生了无知,现在它们依然维持着。…定期地告诉患者他的无意识通常导致他内在冲突的加剧和困难情况的恶化。”因为这个原因,直到移情很好地被建立和压抑的内容已经逐渐接近意识时,才可以做出这样的揭示。否则,它们会引起分析家无法控制的焦虑情势。在这个意义上,人们可以回头把初期的精神分析,正如弗洛伊德经常强调的那样,当它仍然并不太清晰地与催眠的和宣泄的﹡技术分离时,描述为“野蛮分析”。
弗洛伊德在野蛮分析中严厉批评的更多的是通过追求“高人一等的知识”来证明他们权利的分析师所采取的某一态度而不是“无知”。在一篇弗洛伊德没有特别点名地使用野蛮分析这一术语但是触及到这一问题的论文中,他引用了哈姆雷特(的话):“…难道你觉得我比一根笛子更容易摆弄吗?”(2)。在这个意义上,防御的或者移情的分析可以明显地和无意识的内容的分析一样野蛮。
费伦齐把野蛮分析定义为可以在分析之中和分析之外一样容易出现的一种“分析的强迫”;如果在分析的每一刻,我们能够看到根据预定的计划而确立的结构,他把它与分析的每一案例所必须要求的灵活性作一个对比。GLOVER写到:抓住一个语误或者把一个梦或者梦的片段从它的背景中分离出来的分析师只是正在“尽力享受一个脆弱的全能”。
再进一步探究这些观念,人们可以把野蛮分析,无论它是“熟练的”或者无知的类型,描述为分析家对他身陷其中的特定分析的抵抗——促使他误解患者的陈述并强加已经准备好的解释(给患者)的抵抗。
什么是梦?
睡眠中出现与意识之中的主观体验,醒后睡眠者称之为梦。
什么是梦境?
睡眠时的意识体验,不论睡眠中在醒后能否回忆,都称为梦境。
什么是显性梦境?
梦的各种组成成分,在醒来时能够记忆的梦境,称为显性梦境。
什么是隐性梦境?
促使睡眠者作梦的潜意识思想和欲望,称为隐性梦境。这之后通过精神分析的自由联想等方式才容易得到。
什么是梦的工作?
使隐性梦境变成显性梦境的潜意识心理过程,称为梦的工作。
梦的起源范畴是哪三部分?
1.夜间的睡眠者的感官印象,例如睡眠者把将伸在被子外面,然后梦到自己踩在水里脚很冷。
2.睡眠者在白天醒觉生活中的活动和占有重要影响的思想和观念,例如白天想着要考试的事情,于是晚上梦见自己在考试。
3.睡眠者曾被压抑本我的冲动,这可能包括一个到几个的本我冲动。在醒的时候由于自我的防御而把这些排除在意识之外,但当睡眠时自我功能减弱,而本我的冲动就得以出现。精神分析所关心的就是这一起源范畴的梦。
精神分析学派治疗群的发展是怎么样的?
精神分析学派首推则是弗洛伊德,作为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他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他的理论观点涉及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结构和防御机制;性里比多和死里比多;其关键治疗核心在于宣泄和对移情的成功处理,以消解问题的情结,这些都构成了此后精神分析学派发展的基本框架。但以1926
年为界限,可以区分出弗洛伊德早期理论和晚期理论的一些区别,例如定义上的、认识上的等等。严格遵循弗洛伊德所提供的思想而继续发展的精神分析学派,一般称为经典精神分析学派,它可以说是所有和精神分析学有关的思想和学派的发源地。
经典精神分析学派的发展学派,个人以为可以分为早期和晚期。
早期精神分析学派发展出的理论当首推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在精神分析界中,几乎可以和弗洛伊德相当的影响我们或许应该承认是荣格,他提出意识、个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原型等精神系统的结果概念;治疗中采取宣泄、分析、教育、个体化治疗阶段和广泛的创造性技术;他的贡献还对于心理类型学的发展工作。
而阿德勒发展的个体心理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脱离了精神分析学派的一些基本假设,因为他更多的理论是一种社会性的理论,他假设了优越情结、自卑情结、家庭次序等关系,并在社会心理学的意义上采取更接近教育的方式治疗。这使他和精神分析之间具有更大的区别。
罗洛梅在对于精神分析的某一回顾性的引用中还经常提起兰克的焦虑理论和意志治疗观点。荣格、阿德勒、兰克等是最早从经典精神分析学派中脱离出来的著名心理学家。在当前,发展最大的是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派,它在当前至少有三个发展,一是保持荣格以往的观点,强调人生前阶段的自我实现和人生后阶段的个性化发展问题经典的荣格学派;二是在美国占有主导地位的原型学派;三是以英国为根据地的英国学派,把荣格心理学的思想结合客体关系心理学而发展出的理论。
后期的精神分析学派发最大的发展源于是两位杰出的女性分析家,那就是安娜*弗洛伊德和克兰茵。安娜*弗洛伊德和艾立克森、哈特曼等发展出了以适应发展为主题的精神分析自我学派,其中最经典的观点是艾立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等的阶段性理论。
而远在英国的分析家克兰茵则创造性的建立了客体关系心理学理论,客体关系理论是当今精神分析学派中最强盛的理论之一,但要总结性的讨论它的全部观点则是困难的,因为客体关系理论并不是一个统一的理论,而是一群客体关系心理学理论。我们或许可以简单的介绍其中的著名理论作者,布兰克的安全基地概念、弗尔贝恩的客体关系理论、女医生马勒的发展心理学式的客体关系理论、康伯格的综合性客体关系理论、温尼科特的客体关系理论等。虽然他们的理论和经典精神分析已经有很大不同。他们在对于前俄底浦斯期的儿童内部客体的形成和形成阶段等具有很强烈的关注。这也使他们在对于最难治疗的人格障碍治疗中具有强大的治疗力量。
在1970年后,曾任美国精神分析学会主席的科胡特在客体关系理论和对于自恋性人格障碍治疗的基础上,建立了精神分析的自体心理学派。这一学派从人格的自恋问题着手来治疗来访者的问题,其中最有特点的是对于自恋性人格障碍的治疗。
在此几乎同时或稍前,霍妮、沙利文、伯恩、哈伯特在分别提出自己的学派观点,因此有了霍妮学派、沙利文的人际交往学派、伯恩的人际沟通学派(TA)、听疗。其中TA还是适用于团体咨询的学派,他使用基础于本我、自我、超我概念而发展出的成年的我、父母的我、儿童的我而讨论个体行为背后存在的脚本,而进行澄清、纠正等等治疗。
在美国,短程精神分析疗法也作为一种理念而兴起,这一刺激来自保险公司要求的治疗短程化。虽然在精神分析中,短程疗法是有选择性的,未必是对于所有来访者都适用短程疗法的,但现实还是促使各种短程精神分析疗法的发展,著名的有支持性精神分析疗法,限时疗法等,例如其中限时疗法建立在对于问题从人际关系、人生发展、存在意义的三点为切入,对于障碍背后的问题进行一小步的关键改善来促使来访者的改变的启动,以从中获益。
短程疗法还有不少种。但基本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学派性的程度。在许多方面还是归属于某一主要学派。
在目前的效果研究报告中,短程精神分析的疗法只要选择对象合适,在治疗效果方面几乎很少和长程的精神分析疗法效果并无多区别。
在法国,拉康的学派无疑也属于精神分析学派的一个发展,在许多方面可以根据他们的观点称为是精神分析的诠释学派。
1971年,美国曾经有人将精神分析比喻为伪科学和骗钱玩意,这显然是一种以物理等自然科学的方法去衡量所有人文科学的偏差。在精神分析而言,它更多是一种人文科学和经验科学,而不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如果一定要以自然科学的范畴来衡量人文科学和经验科学的内容,那无疑此人是带有些偏执性人格障碍特征的。至少在目前的效果研究中,精神分析各学派的治疗效果还是存在的,并和其它疗法的治疗效果相一致。虽然有个别纯生物学取向的心理学家或者医学家彻底否定精神分析的意义,但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不过作为精神分析显然也不是一些朋友所认为的是唯一真正有效的疗法,这其实并不是一个理智的认识。精神分析学派是一个心理治疗的创造性开始,但并不是全部。至少在人本主义疗法和行为主义疗法兴起后,它就不是唯一的有效疗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