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我暴露, 一种生活的必需品

(2007-03-28 21:33:00)
标签:

心理探究

分类: 心理治疗与心理健康

心灵阳光心理辞典

自我暴露,
一种生活的必需品

暴露弱点不仅不会损坏你的
形象, 还能使你的形象更加鲜活
和动人。完美之人让人仰慕, 而
有缺点的普通人更被人喜欢和接
受。

“你哭过吗?”一次, 有位
记者在大庭广众的场合采访世界
垒球王史蒂夫·加夫时, 突然提
问道。众所周知, 男子有泪不轻
弹, 何况是一个迷住千百万观众
的体育明星呢! 看来, 这位记者
先生在众目睽睽之下提这个问
题, 是很有点儿挖垒球王内心深
层信息的打算, 但似乎也有点儿
揭“男子汉”短的嫌疑。那么,
垒球王作何回答呢? “哭过, ”
他说, “我觉得在某种场合掉眼
泪更像个男子汉, 因为这表现出
你是个实实在在的人。” 如此坦

率地将自知而人不知的信息暴露
于众, 结果如何呢? 观众们更加
喜欢这个实实在在的垒球王了。

生活中, 自我暴露是非常必
要的, 不善于暴露、不能恰如其
分自我暴露弱点的人必会遭遇各
种各样的障碍。

自我暴露
是生活的需要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约瑟
夫和哈里提出了一个名为“约哈
里窗户”的理论。该理论认为,
对每一个人来说, 都存在着自己
了解, 别人也了解的“公共区
域”, 比如自己的身高、体重等,
这些别人都可以知道, 自己也可

□文/ 李双
以告诉别人; 别人了解, 而自己
却不了解的“盲目区域”, 比如一
个人的口腔异味, 别人知道, 自
己未必知道; 还有仅仅自己了解,
却从不向别人透露的“秘密区
域”, 比如女士的年龄、男士的钱
包, 这是他人的秘密, 不可轻易
去打听; 再就是自己和别人都不
了解的“求知区域”, 这是一层自
己不知道, 别人更无法知道的未
开发区域。这四个区域, 就是
“约哈里窗户”。

现实生活中, 人们对自己的
认识, 一方面通过内省, 另一方
面是通过别人的眼光、通过别人
对自己的行为反应得到的。为此,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了“镜中
我”的理论。所谓“镜中我”, 是
指人们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的行

CAMPUSLIFE & MENTAL HEALTH/20



心灵阳光心理辞典

为反应而形成有关自我的概念。
如果一个人认为别人都羡慕自
己, 他就会认为自己是有能力
的, 感到自豪; 如果一个人认为
别人都嘲笑自己, 那他就会否定
自己的价值, 感到伤心。以他人
为镜正确认识自己、不断完善自
己的过程, 是人们逐渐互相接近
变得亲密的“社会渗透”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自我暴露的深度
和广度, 乃是促进“社会渗透”
的关键。如果你只愿意让别人了
解你的“公共窗格”, 而不愿意
向别人透露自己的“秘密窗格”,
也不去关注自己的“盲目窗格”,
那么, 他人这面镜子就难以准
确、全面地反映出你的真实面
貌, 无法及时、有效地向你输送
关于你的自我形象的反馈信息,
因而导致“渗透”不能很好地进
行。这样一来, “他人” 这面镜
子就很可能会由于你的自我封闭
而演变成为“哈哈镜”。正是从
这个意义上, 日本一位青年心理
学家把“在别人面前如实地表现
出自己的本来面目”的这种“自
我暴露”, 称之为“认识自己,
改造自己的最简单、最可靠的方
法”。

自我暴露是
心理健康的需要

研究表明, 允许别人了解自
己的真实感受对于个人保持心理
健康是必要的。自我封闭倾向很
强的人, 或自卑心理严重, 由自
卑而导致过度地修饰或过度地自
我保护以及敏感的心态; 或虚荣
心过强, 不愿意向他人哪怕是较
熟悉的人透露有关自我的真实信
息, 唯恐包含自己弱点和不足的
一些真实信息被他人知道后会成
为日后被人耻笑的把柄。他们的
心灵很累, 精神负担很重, 心理
能量过多地浪费在掩饰、防御、

维护脆弱的自尊心上。由于这些
人和他人交往都是蜻蜓点水般浅
尝辄止, 不肯深层次地接纳他人,
当然他人也不可能深层次地接纳
这些自我封闭倾向很强的人, 这
就使得他们处于一个不外向的、
不开放的人际环境中。一个人的
思想, 若是处于动态、开放的状
态中, 则像一潭活水, 因为“流
水不腐”; 若是处于一个相对封
闭、保守的状态中, 则无异于一
潭不和外界交换的死水, 容易变
得固执、呆板、抑郁、多疑、敏
感等。

自我暴露是
人际交往的需要

首先, 自我暴露可增加个体
被接纳的程度。在待人处世方面,
大概没有一个人是不想讨人喜欢
的。“自我暴露会增加别人对你
的喜欢”,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西迪
尼·朱亚德通过一系列实践得出
了这个结论。

有位电影明星在一部新片中
扮演主角后, 受到了评论界的指
责, 他因此变得心情忧郁。“我
再也抬不起头来了, 我怎么熬过
这种可怕的日子呢?”他对心理专
家诉苦道。专家听了之后, 只给
他一条建议: 把你自己内心中这
些最隐秘的想法, 主动暴露在大
家的面前。这位电影明星照办了,
他举行了三次记者招待会, 于
“瑟瑟发抖”中暴露了内心中的自
我。没过多久, 他就卸掉了思想
上的包袱。由于他的真实流露给
记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又
成为大家心中“令人喜欢的人”,
记者们重新以同情加赞许的笔调
报道了他。

其次, 彼此之间的自我暴露
水平是衡量相互关系的标尺。
社会心理学家发现: 良好的
人际关系, 是在人们自我暴露逐

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随
着我们对一个人的接纳性和信任
感越来越高, 我们也会越来越多
地暴露自我, 同时我们也要求别
人越来越多地暴露他们自己。因
此, 我们要想知道自己同他人的
关系深度如何, 要想知道他人对
我们有多高的接纳性, 只需要了
解他人对我们的自我暴露深度如
何。自我暴露的层次越深, 说明
双方交往的亲密程度越深, 与对
方的关系也越好。

人际关系由低水平的自我暴
露和低水平的信任开始。当一个人
开始自我暴露时, 这便是信任关
系建立的标志。而对方以同样的
自我暴露水平作出反应, 成为接
受信任的标志。这种自我暴露的
往复交换, 直到双方达到满意的
水平为止。任何再进一步的自我
暴露会引起对方的不舒服感, 对方
会退缩到原来关系中的恰当水平。

自我暴露的层次

对他人的自我暴露就像洋葱
一样, 是分层次的。有关社会心
理学的研究表明, 最浅层的自我
暴露水平是人们的兴趣、爱好等,
比如日常情趣、饮食习惯、着装
习惯、闲情逸致等; 第二层次的
自我暴露主要是态度, 包括对人、
对事、对时局、对政治所持的观
点、看法和评价; 第三层次的自
我暴露直接涉及自我的人际关系
和自我概念状况, 例如与朋友、
同事、上下级的关系, 与父母、
配偶、儿女的关系, 或者自卑情
绪、自负情绪、失落感、无助感
等。以上内容的自我暴露表示双
方在精神层面上已经建立了亲密
的关系, 是以充分的信任和被信
任为基础的。属于自我最深层次
的, 就是我们通常称为隐私的方
面, 如自己的某些不能为社会一
般观念所接受的经验、念头、行

校园心理/21



人生视野校园百态
我的大学生活真正开始了。
背起书包, 走进教室, 打开
笔记本和书, 用心去聆听老师的
每一句话, 用心去感受大学知识
的一点一滴。一切都像我想的那
样: 充实、紧张、活泼、有趣。
第一节课听的是“中国文学
史”, 讲台上的教授纵横捭阖,
激扬文字, 讲台下的我如痴如静谧彷徨
醉, 甚至连下课都万分不舍。第
二节是“现代汉语”, 同样的精
彩, 严肃中透着活泼生动, 让我
不觉发出了“比中学有趣百倍” □文/ 董晨
之感。是的, 我爱“汉语言文
学”, 因为爱, 所以选择, 所以
投入和认真; 因为爱, 所以痴
迷, 所以甘愿为之付出一切。不起来, 但同样也恨不起来, 既的理想, 我一样会付出, 会珍
“高数”, 我今晚自习的首然学了, 平常心最好。惜, 会努力学好。
选, 仿佛是一道深渊, 亘在我的“大学英语” 很厚实, 也很走笔至此, 抬眼望去, 自习
面前。说实话, 经历过高考的重要, 课文虽长, 但感觉是一种室中依旧静谧。我的大学就这
我, 本以为就此作别“高数”, 亲切与安详, 是家人叙事般的平样, 在静谧与彷徨中开始, 我希
今天捧起此书, 恍若过了一个世静。我同样爱英语, 不论怎样, 望它会以热烈和辉煌结束。
纪, 熟悉而又陌生。我对数学爱它是我曾经为之追求、为之奋斗那, 便是完美。

为等。如我们曾经产生过的偷窃则。当一个人的自我暴露与对方对方完全敞开心扉, 更不能任意
念头、冲动或第一次的性经验等相当时, 才能使对方产生好感。侵犯对方所不愿意暴露的领域。
等, 都属于自我最深层次的方面。比对方暴露的过多, 则给对方以否则, 对方会产生强烈的排斥情
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 我们可能很大的威胁和压力, 对方会采取绪, 从而导致对你的接纳性大大
一辈子也不会对外人谈起, 对任避而远之的防卫态度。比对方暴降低。
何人的暴露都有可能承担着风险。露的过少, 又显得缺乏交流的诚4. 应分清场合、对象。有的
假如他人向我们暴露一些深层次意, 交不到知心朋友。人不分场合, 不看对象, 自以为
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说明他对你2. 自我暴露应循序渐进。自坦率, 把自己的一些私事在公众
有了超乎寻常的信任和依赖, 同我暴露必须缓慢到相当温和的场合公开, 结果反而让人轻看自
时也说明当事人内心承受的东西程度, 缓慢到足以使双方都不己, 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一定要
到了非要发泄不可的程度。对于感到惊讶的速度。如果过早地分场合、分对象, 因时而异, 因
他人深层的自我暴露, 我们应当涉及到太多的个人亲密关系, 人而异。
从对方的角度注意保守秘密, 绝反而会引起忧虑和不信任感, 5. 应充分了解对方的背景、
不要对其他任何人提及。对方会认为你不稳重、不敢托付, 爱好与需求, 有针对性和有准备

从而拉大了双方之间的心理距离。的暴露效果会更佳。

3. 自我暴露不可强求。对于6. 自我暴露存在性别差异,自我暴露
任何人, 无论关系多么亲密, 人一般而言, 女性喜欢作更多的自
应注意的问题 们都有不愿意暴露的领域。因此, 我暴露, 而男性相互之间的暴露
我们没有理由因为关系亲密或者则相对较少。

1. 自我暴露应遵循对等原是情侣、夫妻、亲子关系而要求
CAMPUSLIFE & MENTAL HEALTH/2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