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心理治疗的故事所引发的不是封闭的结论,而是开放的感想。有时在故事中还需要加入“重要他人”的角色,从中寻找新的意义与方向,让当事人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生命过程。例如,有一个寻求帮助的当事人,他觉得自己不受到别人的重视而感到挫折、沮丧、自卑,当他讲述自己的生命故事时,觉得一无是处,但咨询师要求他回忆过去生命中哪个人对他“还不错”,原本脑中空白的当事人,勉强回忆起一个小学老师的名字。治疗师鼓励他打电话给老师,结果却得到一个“意外的惊喜”。这名教师虽然已经忘了他的姓名和长相,但还是向他连连道谢,并且表示,因为当事人的电话,让他觉得自己的存在,对教学工作已经深感疲惫的他,又重新获得了动力。
通电话的结果是:当事人不仅帮助了老师,也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原来也是这么重要。
字串3
2.问题外化——将问题与人分开
叙事治疗的另一个特点是“外化”,也就是将问题与人分开,把贴上标签的人还原,让问题是问题,人是人。如果问题被看成是和人一体的,要想改变相当困难,改变者与被改变者都会感到相当棘手。问题外化之后,问题和人分家,人的内在本质会被重新看见与认可,转而有能力与能量反身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例如有位老师反映,“对于一个成绩一直落后的学生,想尽办法鼓励,都没能让他有成就感,如何是好?采用进步奖励的方式,但是每次考试的难易标准不一,看不出进步;如果采用百分等级或排名,这些学生永远都在后面,该怎么办?”把成绩不好等同于学生,是把问题内化。怎样才能把问题外化?有的老师把问题与人拉开距离,采用多元智能的观点,找出学生成绩以外的优势,在优势上予以鼓励。学生的自尊心一旦建立起来,成绩也就有可能慢慢提升到合理的位置。这就是把问题外化的思维方式。
麦克.怀特认为,人的生活之所以产生适应上的问题,其原因在于个人意义的实践与主流叙事间的矛盾,但在一般的状况下,个体并没有能力发现这些压制他们的“真理论述”,于是必须透过重新辨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想法,用“问题外化”(externalizing)的方式,产生自身意义和主流叙事意义一体化的知识。个体必须透过问题外化的过程,重新思索这些一体化的知识与自己的种种关联,找出其中不相容的地方,进而创造新的可能性,向原先界定与规范自己的真理挑战。
字串5
3.由薄到厚——形成积极有力的自己观念
一般来说,人的经验有上有下。上层的经验大多是成功的经验,形成正向积极的自我认同,下层的经验大多是挫折的经验,形成负面消极的自我认同。一个学生如果累积了比较多的积极自我认同,凡事较有自信,所思所为就会上轨道,不需要教师、父母多操心。相反,如果一个学生消极的自我认同远多于积极的自我认同,就会失去支撑其向上的力量,使他沉沦下去。
叙事心理治疗的辅导方法,是在消极的自我认同中,寻找隐藏在其中的积极的自我认同。
叙事心理治疗的策略,有点像中国古老的太极图:在黑色的区域里隐藏着一个白点,这个白点不仔细看还看不到。其实白点和黑面是共生的。如果在人的内心,当白点由点被扩大到一个面的程度,整个情形就会由量变到质变。找到白点之后,如何让白点扩大呢?叙事心理辅导采用的是“由单薄到丰厚”的策略。
叙事疗法认为,当事人积极的资产有时会被自己压缩成薄片,甚至视而不见。如果将薄片还原,在意识层面加深自己的觉察,这样由薄而厚,就能形成积极有力的自我观念。不妨看看以下的例子:
学生:老师,我不知道我真正喜欢的是什么?
辅导老师:你自己觉得你是个怎样的人? 字串9
学生:我不知道……
辅导老师:同学怎么称赞你?
学生:(笑)他们说我很认真。
辅导老师:怎么说?
学生:就是上次的义卖会啦……
辅导老师:你可不可以谈一下那一次的经验。
学生:上次校庆举办的义卖会,只要我在场,就会硬拉很多人来,我们班级的摊子面前可真是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同学们都不知道我怎么把他们找来的。我有办法让她们掏出钱来,大家都说我们班的摊位没有我是不行的。
辅导老师:在这件事里,你觉得你有哪些天分?
学生:我……好像……有推销的天分。
辅导老师:过去是不是还有类似的经验?说来听听……
学生:我在初三的时候……老师,我在想,我好像的确有推销的天分,我妈妈也这样说我。
学生:初一的时候,妈妈在摆地摊。有一次她生病,身体不舒服,我刚好考完试,她要我替她一下。那一天我卖得比妈妈还多。好多逛街的人原来只是看看,并不想买,我好象有办法让他们买......
学生:老师,大学的哪些系可以让我将来在这方面发展?
字串7
在上述对话中,学生的第一个“不知道”并不是真正的不知道,而是内在的经验没有被学生觉察到。当与推销的天分有关的事件叙述出来的时候,随着故事的叙说,会带出厚厚一叠有关的经验。麦克.怀特还形容这种策略为“打开行李箱”(unpack),即将行李箱里面多姿多彩的内容展现出来。
字串9
字串8
字串5
三、叙事心理治疗给心理、教育工作者的启发 字串7
1.叙事方法具有广泛而独特的作用
在叙事心理治疗中,重要的不是“叙事疗法”名称本身,而是叙事的方法。说故事的叙事方法可以视为对现存的思辨、实验、调查、观察和其它传统方法的补充。
如果把叙事作为一种扎根隐喻,它可以说是不同于传统心理学的“器官”、“机械”的隐喻。叙事隐喻比起另两种隐喻有更深刻的思想。它使心理过程与内容结合,使心理学与日常生活结合,使心理与社会文化历史结合,这可以克服以往心理学研究把人从文化内容、社会历史文本中抽离出来的弊端,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背景。
叙事作为一种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叙事可作为心理学研究中获得深度资料的重要手段。叙事资料作为数据资料的补充,可以通过对具体个案的深入剖析而揭示出一般的规律或独特的意义。其次,叙事还可作为干预手段在研究中使用。叙事总是与反思联系在一起,我们在叙说生活故事的过程中,也就审视了自己。这种反思或审视是一种内源性的干预,使我们自律,变得对我们的生活负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