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寺庙吃饭

(2012-05-26 09:19:26)
分类: 散文随笔

        竹峰拟出新书“曰吃”,嘱写一另类之吃附后续貂。遂搜出旧作一篇《在寺庙吃饭》。文于几年前所作,今重读之,忽觉非为另类,且应是吃中之最正宗耳。如此之吃,吃也非吃。就此贴来。

 

    “这年头,吃饭还是什么大问题吗?”
我曾在一个大寺院斋堂的墙上读到这样的偈子:
   
今日示尔修道法,即在吃饭穿衣间;
   
一言说破无别事,饥来吃食困来眠。
   
这是谈禅的偈句,很多禅师常常用来训戒学人,让他们别把禅高挂在天上,禅,其实即是最普通的小事,学禅的人须从吃饭穿衣这样一些最普通的小事做起,方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见佛家对吃饭这样一件小事、平常事的看重。
   
我在另一座寺院斋堂门口看到一联也很有意思:
   
试问世间人,有几个知道饭是米煮? 
   
请看座上佛,亦不过认得田自心来

   
此联一问一答,问世间吃饭人,有几个懂得饭是从米中煮来这样一个平常的道理呢?下联答曰,唯有智慧人才知道这粒粒稻米来自田间,而田间的稻米又是人们用心和力的劳作收获而来。
   
另有一联:
   
粥来饭去,莫把光阴遮日月
   
钟鸣板响,常将生死挂心头
   
因此我说,这年头,也只有佛家才把吃饭当作大事,当作比生命本身更重要的事情。
   
我刚接触佛门,对僧人过堂中的种种繁文缛节烦不胜烦,不就是吃一餐饭吗,何必全身披挂,三衣俱全,从大殿到五观堂(斋堂),念佛念法又念僧,直把该念的佛该念的菩萨全都念尽了,这才开始吃饭。吃时,须正襟危坐,不准发出一点声音,包括喝粥和咀嚼。如要添饭添菜,仍不准出声,只用筷头在碗中某处一指,当值的僧人自会按你筷子所指的位置为你添来,仍是不准出声。
   
但凡在寺院里出来的人,都知道吃一餐饭真不该是一件小事,能吃上一餐饭,更不应该看作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小事。为此,不独碗中不存一粒一根,甚至碗中的汤油,也要拿开水冲了一并喝下。真正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我再也不敢轻视“过堂”,再也不敢小看这一餐饭的功夫了。直到现在,不论是在家一日三餐还是出门应酬,我的碗里同样不存一粒一根,由此而成了习惯。有时候,看到大盘大盘的剩菜剩饭,心中不免会有一丝感觉,于是便想起那句对联:试问世间人,有几个知道饭是米煮?
   
过堂是佛门一宗重要的日常佛事,去一座寺院,看其宗门规则是否严格,看管理者是否管理到位,一要看这寺院早晚两堂功课,二就要看“过堂”的功夫了。那些到吃饭时各拿一只海碗像某些机关食堂一样谈笑风生的寺院,你还能拿它当作一座寺院吗?人们也有理由怀疑这寺院的住持到底有否受过正规的佛门训练。
   
我去甘露寺,虽然作为教授并不要求一定过堂,但我还是习惯同僧人一同过堂,一是为了表达对寺院的尊重,二是要让自己的日常生活规整起来,并以此约束自己日渐懈怠的人生。每过一次堂,我都感觉到自己的人生发条又紧了一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