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纪念:“观城”的版画视角

标签:
转载 |
分类: 散文随笔 |
关于版画家纪念,专门写过一篇文章,《版画大家纪念》,在博客上发过。这次是纪念自己的感受,以版画的视角,解读他对当代城市的印象。这是一个大题目,叫“观城”,汇聚了美、英、法、日、韩、西班牙、比利时、澳大利亚和中国香港、台湾与内地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33位艺术家,共100件版画作品。纪念展出的3件,分别是《巢》、《琉》、《影》。从上海出来,“观城”逆江西上至武汉,在那里也同样赢得许多共鸣。安庆版画家的影响,也随之在扩大。
(《巢》,46.5×70CM,2008年,纪念。)
(《琉》,57×81CM,2010年,纪念。)
纪念:用版画解读城市
如果版画《巢》、《影》、《琉》分别是三把钥匙,开启的是“巢”“影”“琉”三个中国汉字的一种动感形象的解读方式,不如认定她们是现代都市的三次定格。
带着怀旧的情绪,阅览古老的城市,在古城中徜徉,我们仿佛回到往昔,总能体味到种种别样的情怀:江南水乡城镇的温婉灵秀,中国古代京城的繁华喧闹,南欧佛罗伦萨城的华丽矜持,北欧荷兰那些花海般的城镇。它们总如京腔的慢板,让人在悠闲自得中回味悠长。
现代城市是什么概念?由无数以人为中心元素构成的天地。人是有理想的,有追求的,有贪欲的,等等,表现出来,或阳光,或阴暗,或圣洁,或肮脏。于是观念碰撞,情势碰撞,心欲碰撞,便形成现在这样浮躁的社会。尤其是近年中国城市的发展,更带有一种血性的赤裸裸的欲念。这样的城市,常规眼光是看不透的,至少我这样的凡夫俗子,无法看透其中一切。于是在我的笔下,用绘画的语言展现,现代化大都市,就是《巢》,就是《影》,就是《琉》。
巢:表面看是城市的居住状况,实际上体现的,更多是对人类未来的担忧。现代城市的高速建设,住房越盖越多,越盖越高,但也越来越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甚至左右国家经济发展。跳出城市,集中于某一区域,甚至是某一点时,城市密集建设的住房,与蜜蜂居住之巢,完全类似,它压制了人类的生存空间,也压抑了人类的情感释放,已没法让人体味到种种别样的情怀。
影:时光匆匆,天地长存,城市每一个动态的瞬间,也就是一道稍纵即逝的“影”。理想中的城市发展变化过程中应表现出连续性、反复性和可预测性。要有序的安排、发展或分类;章法条理甚详。但在宁静与平稳之下,涌动无数欲望、无数追求、无数贪念。在社会规则、法律规则的约束中,它表现出挣扎与反挣扎的状态。
琉:可以将它理解为高大的玻璃幕墙折射出的城市速度。这种“速度”,实一些的,就是车流、人流速度,虚一些的,是城市面貌的变化速度,城市人口的转换速度。透过玻璃幕墙的折射,城市就是一个简单的非规则画面,人类无数情爱与非情爱矛盾,道德与非道德矛盾,犯罪与非犯罪矛盾,全隐于其中,折射出来,就是彩色的“琉”上之流。现代城市犹如梦幻之城,琉璃般流光溢彩,这只是它的表象。它繁华并纷扰、光鲜并易碎、向往并困惑着。
(版画家纪念与《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在画展现场。)
《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的评价
纪念的版画作品用高度几何化的、不断重复的造型元素,构筑起仿佛可以向着画面之外无限延伸扩展的视觉世界。这个世界里充满着数学计算式的冷静和肃穆;而透过这层冷静和肃穆,又仿佛可以听到大工业生产与生俱来的那种难以掩饰的机械轰鸣声,听到它无法阻止的推进的步履声。这种推进不知疲倦,它日新月异地渗透和蔓延,正在不断地刷新着我们周遭的环境和景观。今天我们的都市里,正处处充斥着作品中的那种不断重复的工业化的视觉元素。它们的层层包围,正在令都市人的视觉经验渐渐远离自然的朴实和温情。纪念的作品,以视觉的方式揭示着这种客观变化,也仿佛是一种无声的提醒。
(尚辉 艺术史学博士、中国美协理事、《美术》杂志执行主编)
(2010年9月17日,上海,“观城:2010上海国际版画展”开幕式现场。)
(上海观众在欣赏纪念的版画作品。)
关于“观城:2010上海国际版画展”
汇聚美、英、法、日、韩、西班牙、比利时、澳大利亚和中国香港、台湾与内地等11个国家和地区在内的33位艺术家的100件版画作品的“观城:2010上海国际版画展”,于9月17日在上海虹桥当代艺术馆隆重揭幕。恰逢上海世博会,携带着不同国度与民族、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文化信息,版画家们携带着对世博主题的独特思考与视觉呈现,必将激发参展的观众从“观城”的角度更深入地领悟与反思世博主题。
中国美协版画艺委会副主任张远帆、《美术》杂志主编尚辉与上海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主任卢治平,形成了此次展览的强大策展阵容。展览确定以“观城”为主题,选择了贴近中国现实、重点关注版画艺术与当下社会生活的关系的策展思路,也是试图借这次国际版画展,在探讨如何使城市更美好的同时,如何使版画这个传播工具重拾其原本拥有的公共品质。
对于此次国际版画展,策展人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版画家的卢治平表示,从参展作品来看,身处不同国家地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艺术家,都以非常独特的观察视角和个性化的艺术手段彰显了他们的观念立场和才情。而张远帆则表示,一方面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在整体质量上显得更有冲击力,这也许是因为中国近30年城市化步伐特别快、城市化带来的巨变更突出;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外国艺术家对城市化的观察却更带有批判性。
鲜明的中国视角、广阔的国际视野以及绵延不绝的历史文脉,也许是上海国际版画展最突出的特点。而参展作品所表达的艺术家的看法背后,其实依托的是来自社会不同人群的心声。正如张远帆所指出的:“无论我们把上海世博会的主题词“城市使生活更美好”理解为判断语态还是祈使语态,都不难发现其中最为关键也是最具本质意义的潜台词,其实是‘人’。关注‘人’,关爱‘人’,既应该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题中之义,也同样应该是包括版画家在内的艺术家们亘古不易的核心价值。”
上海国际版画展的宗旨是以版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承载形式,展示中国与国际当下版画艺术的创作成果,努力打造国际版画艺术交流新平台。展览由中国美协版画艺术委员会指导,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上海美术家协会等机构等共同主办,计划每两年举办一次。
10月26日至11月3日,“观城:2010上海国际版画展”移至武汉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