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范跑跑很可爱,但不可靠

(2008-06-06 01:05:59)
标签:

杂谈

    在网上暴炒了许多日的范跑跑事件,成了大地震后沉闷时期人们茶余饭后的一件调料。

    以前听说日本有一种地方,内心积郁太久的人,尽可以去那里,歇斯底里地哭泣也可,对着虚拟的敌人踢、打、喝、骂也可,目的只有一个,发泄。网络真是件好东西,有了它,现在的人们(当然也包括我)就能到网上尽情发泄了。震后不久,都江堰市光亚中学老师范美忠在他的博客里写了一篇《那一刻地动山摇》,于是,范美忠在自然界的地动山摇之后,再次在人们的心里引起一阵地动山摇,而他自己也甘心情愿地做了一回无数道德评判家们发泄内心积郁的材料。

    在网上搜索到范跑跑的这篇博文,竟能一口气读下去。从文字本身来说,那是一篇不错的文章,可以当作很好的散文来读,作者从发生大震的那一刻写起,一直写到一星期后大地震给人们心理上所造成的世纪阴影,读着读着,不知怎么就想起张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大地震后的都江堰市与三十年代遭日本飞机轰炸之后的香港何其相似,其间人们的慌乱,一个个如惊弓之鸟,外界的流言,内心的恐惧,亲友间劫后余生的惊喜,以及在面临死亡的一刹那各人的本能选择,作者都写得扣人心弦,真真切切。至少,范跑跑的这篇博文是自512以来,我读到的最真实最生动的一篇表现汶川大地震的文章。

    范跑跑的确不太像话,为人师表,不仅在大难临头时顾自逃跑,还要在事后对自己的行为津津乐道,真所谓“得了好处还卖乖”——我正是看到大家对范跑跑的这样批判,才去看范跑跑这篇文章的,然而读毕范文,觉得事实与人们的批判有些出入。范跑跑的确是在大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逃出教室的,这说明他很精明,有很高的灵敏度,有在灾难降临时迅速逃生的意识,我以为这并没有错,这也是我们每个人所必须具有的本能。另一方面,当这种几近毁灭性的大地震发生时,一个生命得以幸存,除了自身的反应外,更多的则是需要“上帝”的恩宠。事实上,在这次大震中,有人死于逃生路上,有人死于室内,在地动山摇的一刻,逃或躲,都是一种选择,没有所谓对和错(各种防震知识也相互矛盾,让人不知所以)。假若范跑跑所在的学校建筑不够坚固,范跑跑或许就死在逃生路上了,那么,也就没有范跑跑后来的文章,范跑跑当然也就不会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或者那一刻范跑跑像许多人所希望的那样,对着全班同学大喊一声:“别管我,救人要紧!”那么倒在范跑跑身边的就不仅仅是范跑跑一人了。正如范跑跑事后所说,他的学生都是十八九岁的人了,大家都应该有在灾难降临时的逃生意识,至于以怎样的方式逃生,那是各人在那一刹那的本能选择,说不上是对,也说不上是错,既然如此,范跑跑的顾自逃跑,就不能说没有一定的合理性。你能说在这场大地震中,没有老师以某种事后证明错误的方式带领同学逃生,而致同学丧命的例子吗?

    在逃到操场后,当有同学责问他为什么不喊大家一起跑时,范跑跑似乎意识到自己刚才的失误,于是回答说,我从来就不是一个勇于献身的人,只关心自己的生命。读到此,我并没有感觉范跑跑有“津津乐道”之嫌,更多的是范跑跑面对责问时的尴尬狡辩。范跑跑以真切的文字,真实地记录下当时的一切,包括个人的内心体验。正如有些读者评论的,我同样欣赏范跑跑的真实,这种真实,不仅表现在他的文章里,更表现在他为人的坦诚上,这或许也是我们从范跑跑身上应该看到的一种品质。长期以来,习惯以厚重外衣包裹层层的我们需要雷锋,需要谭千秋那样在地震中牺牲自己保护学生的好老师,同样需要敢说真话,勇于将自己卑微灵魂暴露于世的人。唯其如此,人与人之间关系才显得更加透明,我们的社会也显得更加真实。毕竟,在目前的社会里,勇于救人者可寻,而敢于面对万千大众的坦诚者并不可寻。

    说了以上的话,并不证明我接受范跑跑的逃跑,相反,像很多公正的道德评判家一样,我鄙视范跑跑这样的人(正像有时我鄙视自己一样)。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我是校长,我不会聘用范跑跑这样的老师,如果我是学生家长,我会设法把孩子从范跑跑的班上调走。随时生活在各种灾难下的我们,更需要舍身忘我的勇士,真实的范跑跑固然有其可爱的一面,但不可靠。对待他的方式就像我们偶尔失手从商场上购得一件中看不中用的货物,最后只能弃之不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