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是一种古老的祭祀,也是民间驱邪祈福的艺术形式。傩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汉代,张衡的《东京赋》中就描写了傩仪傩舞的情形。
贵池傩自正月初七开始,至十五达到高潮。这天上午,十八支傩戏会集中到刘街青山庙,举行盛大的朝庙大典。人们抬着龙亭,按照宗族的排序,依次涌向青山大庙。
夜幕垂降,人们在一种极其神秘的宗教气氛里将傩神迎进姚氏宗祠,祠堂里鞭炮齐鸣,恭敬迎请傩神赐福。
“童子拜四方”拉开了这天晚上荡里姚傩戏演出的序幕。
与九年前我第一次到荡里姚看傩戏演出不同,今晚的伞舞更加生动,其一招一式,更让人赏心悦目。姚老告诉我,为了增加演出的可看性,荡里姚的伞舞在传统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必要的艺术加工。
“打赤鸟”表现劳动者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顽强精神。这是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最后,象征邪恶的“赤鸟”终于被射落在地。
姚有志是我认识的第一位傩戏艺人。他是会首,又是打鼓佬,每次演出,他总是情不自禁地伴随着台上的演员放声歌唱,而到动情处,姚老的眼里噙满了泪花。
大人们眼中的傩是神,孩子眼中的傩是戏。孩子们并不懂得,戏原本就是傩,戏是由傩演变而来。孩子们同样不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尊神,只是,孩子心中的神没有大人那样复杂和沉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