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伏尔泰:黄复彩先生:交流的机会难得,首先感谢您的两次回答! 接下来请允许我谈点自己的看法: 您说"加进了我的思考"我认为思考本身就是一种障碍,可能会愈力愈勤愈不至.既然人生来就具有佛性,那为什么不创造环境,退而求之呢?也就是说,为什么不让心中的佛性自动地充分呈现出来呢? "人成即佛成,是为真现实。”一定是俗讲,而不是僧讲.当然,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有利于传教."悦俗邀布施"嘛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树求菩提,如同觅兔角。”对!所以我在6楼所说的都是行后之知,并不神秘.佛家其实非常强调知行合一,凭我的经验,我在6楼所说的5点,所有人早则15天,迟则一年都能达到. 4,我认为读经书是次要的,只有辅助作用.经书浩瀚如海,佛性自在我心,何必舍近求远呢? 5,只有白痴才把佛教当作迷信.另外,佛教与哲学也是很不相同的.我认为在求智上,佛家以退为进,哲学家以进为进. 方法不同,以进为进是在以有涯逐无涯,相对来说,这个方法较世俗,较笨.好像佛家不太欢迎4种人,其中包括老者和病者.
回法国启蒙运动大师伏尔泰:佛教八万四千法门,高人和常人都能各得其所。我是常人,所得自然是寻常之理。我所面对的大多数皆为常人,因此,我向他们所说的,也就是我从佛经中所得的那一点点寻常之理。真的,我很可悲,从来没遇到过那种不须思维即能开悟的高人。但我记得佛在药师经中一开始就说:“汝等谛听,极善思维。”佛要大家不仅要认真地听,还要好好地思维。可见在乐音树下听佛说法的大都是寻常之人,常人在接受真理时都是需要认真思维的。像慧能大师那样在一念之中即能顿悟的人真是太少了。我们还是“时时勤拂拭”吧。高人是令人叹服的,可惜我不是。我在佛学院讲课,我所写文章,从来不作寻常之外的高谈。说佛家不喜欢病人和老人,我孤陋寡闻,似乎没有找到这样的根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