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节令膳食养生(1)
(2009-02-20 13:02:43)
标签:
养生保健饮食调养节令脾胃春季节令膳食阴虚体质阳虚体质吴治英健康 |
分类: 健康养生 |
1、立春。立春在阳历2月4日前后,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的到来使人们明显感觉到白天渐长,气温、日照、降水也趋于上升和增多。正所谓“冬去山明水秀风光好,春到鸟语花香景色新”。但春季气候乍寒乍暖,由于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特别是初春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温热毒邪开始活动,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流脑、麻疹、猩红热、肺炎等多有发生和流行。在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的特点,以“升补”为主,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食品和草药,通过科学的膳食达到养生的目的。膳食中可选择首乌肝片、珍珠三鲜汤等。
2、雨水。公历每年2月19日前后为雨水节气。雨水不仅表示降雨的开始,也表明雨量开始增多。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强弱是决定人之寿夭的重要因素。《图书编·脏气脏德》指出:“养脾者,养气也,养气者,养生之要也”。可见,脾胃健旺是健康长寿的基础。同时中医学认为,肝属木,木性可曲可直,条顺畅达,有生发的特性和疏泄的功能。脾(胃)属土,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又有消化水谷,运送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效,为气血生化之源。在五行相生相克关系传变中,肝木过旺克伐脾土,就是说由于肝木疏泄太过则脾胃因之而气虚,若肝气郁结太甚则脾胃因之而气滞,两者皆肝木克脾土。所以在饮食调节上,春季应少食油腻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否则肝木生发太过则克伤脾土。并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食物可选择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山药、藕、芋头、萝卜、荸荠、甘蔗等。粥可选择地黄粥、防风粥、紫苏粥等。
3、惊蛰。惊蛰是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惊蛰节气的养生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自身体质差异进行合理的精神、起居、饮食的调养。一是阴虚体质者(多形体消瘦,手足心热,心中时烦,少眠,便干,尿黄,不耐春夏,多喜冷饮),饮食调养应保阴潜阳,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鱼、蔬菜、甘蔗等,有条件者可选择海参、龟肉、蟹肉、银耳、雄鸭、冬虫夏草等。燥烈辛辣之品应少吃。二是阳虚体质者(多形体白胖,或面色淡白,手足欠温,小便清长,大便时稀,怕寒喜暖),饮食调养应多食壮阳食品如羊肉、狗肉、鸡肉、鹿肉等,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选择附子粥或羊肉附子汤,以配合天地旺阳之时,壮人体阳气之功。三是血瘀体质者(多面色晦滞,口唇色暗,肌肤干燥,眼眶黑暗),饮食调养应常吃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品,如桃仁、黑豆、油菜、慈姑、醋等,亦可选择山楂粥和花生粥。四是痰湿体质者(多形体肥胖,肌肉松弛,嗜食肥甘,神倦身重),饮食调养应多吃健脾利湿、化痰祛湿的食物如白萝卜、扁豆、包菜、蚕豆、洋葱、紫菜、海蜇、荸荠、白果、枇杷、大枣、薏苡仁、红小豆等。少食肥甘厚味、饮料、酒类之品,且每餐不宜过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