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膳食养生原则
(2009-02-19 13:41:09)
标签:
养生饮食阳气肝气脾胃春季膳食养生春季养生原则吴治英健康 |
分类: 健康养生 |
春季养生必须充分利用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生”。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在整个春季里,食养原则是以养肝为主,同时减酸益甘而养脾气。
1、补五脏肝为先。五行学说中,“春应五脏之肝”。肝属木与春相应,主升发,喜畅达疏泄而恶抑郁。按照中医“四季侧重”的养生原则,春季养生宜顺应阳气自然升发舒畅的特点,以养肝为先。中医之所以提出“春应五脏之肝”、“肝主春”,是因为春天温暖的气候将会使人的活动量日渐增加,促使新陈代谢日趋旺盛。因而在人体内无论是血液循环还是营养供给都会相应加快、增多,以适应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需求,而这些均与肝脏的生理机能有关。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绪易导致肝气郁滞不畅,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发精神病、肝病、心脑血管病、感染性疾病。同时,春季是细菌、病毒繁殖滋生的旺季,而肝脏具有解毒、排毒的功能,负担最重,且由于肝气升发也易引起旧病复发。因此,春季养生不当便易伤肝气。中医所说的“春宜养肝”的道理就在于此。如何养?以脏补脏鸡为先、以味补肝首选醋、补肝血食鸭血、舒肝养血食菠菜。
2、升补阳滋肺阴。春天在饮食方面要遵循“春夏补阳”的原则,宜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以使人体阳气充实,增强抵抗力,抵御邪气对人体的侵袭。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亦主张“以葱、蒜、韭、蓼、蒿、芥等辛嫩之菜,杂和而食”。因辛有发散的作用,食辛甘温升散之品可助阳气升发。另一方面,由于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根”、“先天之本”,故在饮食上养阳还应包括温养肾阳之意。春天人体阳气充实于体表,而体内阳气却显不足,所以在饮食上应多选择具培补肾阳、祛阴散寒的食物,如韭菜、大蒜、葱、茼蒿、香菜等,不宜食大热大辛之食,以免升发太过。要少食黄瓜、冬瓜、绿豆芽等寒性食品,因其会阻碍春天体内阳气的生发。春季肝火上升会使虚弱的肺阴更虚。因此春季养生除注意肝的保养之外,更要注意肺的调养。因中医认为,肝是刚脏,易于横逆侵犯他脏;肺是娇脏,易受他脏侵犯。按照五行学说,木(肝)、火(心)、土(脾)、金(肺)、水(肾)依次相生、相隔相克,保持着动态平衡的生理机制。如果由于气候、情志、饮食等因素造成某脏生理机能的太过或不及,就会破坏这种动态平衡而出现疾病。所以,春季养生既要重肝的条达,更要重肺的清肃,尽可能减少或避免使肝木偏亢、肺金受灼的因素。除防寒保暖外,还要留意饮食的宜忌、劳逸的结合、情志的安定等。立春之后可以选择一些适时的滋补品如银耳、菊花、桑椹等,食之对机体大有益处。
3、少食酸多食甘。唐代名医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当春天来临之时,要少吃点酸味的食品,多吃些甜味的饮食,以补人体脾胃之气。祖国医学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气健旺,人可延年益寿。但春为肝气当令、肝气最旺,肝属木脾属土,木土相克,即肝旺可伤及脾,影响脾的消化吸收功能。中医又认为五味入五脏,而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因此,若多吃酸味食物会加强肝的功能,使本来就偏亢的肝气更旺,这样就会伤害脾胃之气。所以,在春季人们要适当选择酸味的食物,以防肝气过于旺盛。宜选性辛、甘温的食物,因甜味的食物入脾,能补益脾气,如大枣(俗话有“一日吃三枣,终生不显老”之说)、锅巴、山药(山药红枣粥被誉为“长寿粥”)等。另外,春天多食碱性食物也可以中和体内酸性产物,消除疲劳。
4、宜清淡多饮水。春季由冬季的“膏粱厚味”转为“清温平淡”,若吃高脂油腻的食物易产生饱腹感,人体也易产生疲劳感。所以,春季饮食宜温热、清淡,忌生冷、肥腻。胃寒的人也可以经常吃点姜,以驱寒暖胃;有哮喘的人,可服点生姜蜂蜜水,以润燥镇喘;有慢性气管炎的人,应禁食或少食辛辣食物。其他人也不宜多吃辛温大热的刺激性食物,以免助火伤身。而多喝水可增加循环血容量,有利于养肝和代谢废物的排泄,降低毒物对肝的损害。补水还有利于腺体分泌,尤其是胆汁等消化液的分泌。在养生学上,春季饮香气浓郁的花茶有助于散发冬天积在体内的寒邪,促进人体阳气生发郁滞疏散。同时,适量饮茶还可提神解困(“春困”)。
5、多食蔬少食“发”。人们经过冬季之后,大多数会出现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摄取不足的情况,如春季常见的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肤病等,多因新鲜蔬菜吃得少而造成营养失调所致。因此随着春季各种新鲜蔬菜大量上市,一定要多选食新鲜的应季蔬菜以补充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如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红柿等新鲜蔬菜和柑橘、柠檬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胡萝卜、苋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A源,具有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粘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可抵抗各种致病因素侵袭;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如芝麻、青色卷心菜、菜花等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还如荠菜、菠菜、山药、淡菜等多食可柔肝养肺。需要注意的是春季不宜过多食用具“发”的食品,如笋、鸡等。虽然春季正是冬笋、春笋相继上市的时节,而且笋味鲜美人多喜食,但它性寒,滑利耗气,易于引起咳嗽,导致咯血、哮喘的复发。春季正值肝阳上升时节,食鸡易动风、助肝火,引起肝木偏亢,易导致迁延性、慢性肝炎及高血压等病的复发。
6、分时段各有侧重。春季的饮食调养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一是早春期。为冬春交换之时,阴寒渐退,阳气开始升发,乍暖还寒,人体内消耗的热量较多,所以宜于进食偏于温热的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芥末等,不仅能祛散阴寒、助春阳升发,而且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还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饮食原则为选择热量较高的主食,并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二是中春期。为天气变化较大之时,气温骤冷骤热变化较大,可选择大枣、蜂蜜、锅巴之类滋补脾胃的食物,少吃过酸或油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此时正值各种野菜如荠菜、马齿苋、鱼腥草、香椿等上季时节,应不失时机选食。在气温较高时应增加青菜的食量,减少肉类的食用。三是晚春期。为春夏交换之时,气温日渐升高,宜于进食清淡的食物,在适当进食优质蛋白质食物及蔬果之外,可饮用绿豆汤、赤小豆汤、酸梅汤等,防止体内积热。不宜进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锅及花椒、胡椒等辛热之品,以防邪热化火,诱发疮痈、疖肿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