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的克星——铁
(2009-02-09 15:02:42)
标签:
饮食养生血红蛋白缺铁性贫血健康 |
分类: 健康养生 |
铁是维持生命的主要物质,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一种,总量约4~5克。其中70%存在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血红素酶类、辅助因子及运载铁中,称之为功能性铁;其余30%作为体内贮存铁,主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形式存在于肝、脾和骨髓中。在人体的分布以肝、脾含量最高,其次为肾、心、骨骼肌和脑。铁在体内含量随年龄、性别、营养状况而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1、生理功能:
①血红蛋白与肌红蛋白的主要成分,参与体内氧与二氧化碳转运、交换等过程;维持正常造血功能。
②是许多酶的成分和活性物质,分布在人体组织中;促进发育。
③催化促进β—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
④促进抗体产生。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防止疲劳。
⑤预防和治疗因缺铁引起的营养性贫血,增强造血功能。
2、缺乏影响:
①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出现疲劳、烦躁、头晕、学习工作能力下降、恶心、便秘或腹泻及神经功能紊乱等。
②行为智力异常,损害儿童认知能力。
③免疫和抗感染能力降低,机体工作能力明显下降。长期缺乏会明显影响身体耐力。
④导致缺铁性贫血,特别是婴幼儿、孕妇及乳母。
⑤酶的构成成分,是体内能量制造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对寒冷敏感。
3、每日推荐摄入量(AL。单位:毫克/日):
年龄 |
摄入量 |
年龄 |
摄入量 |
年龄 |
摄入量 |
最佳摄入量 |
儿童7~10 |
||||||
0~ |
0.3 |
7~ |
12 |
50~ |
15 |
成人15 |
0.5~ |
10 |
11~ |
男16/女18 |
孕中期 |
25 |
治疗推荐量 |
1~ |
12 |
14~ |
男20/女25 |
孕晚期 |
35 |
儿童7~10 |
4~ |
12 |
18~ |
男15/女20 |
授乳期 |
25 |
成人15~25 |
食物种类 |
重量(克) |
食物种类 |
重量(克) |
食物种类 |
重量(克) |
生猪肝 |
90 |
海米 |
180 |
大米 |
870 |
芝麻酱 |
204 |
猪血 |
230 |
蛏子 |
60 |
大豆 |
244 |
鸡蛋黄 |
308 |
蛤蜊 |
91 |
葵瓜子 |
350 |
水发黑木耳 |
364 |
蚌肉 |
40 |
瘦羊肉 |
513 |
黑芝麻 |
88 |
芹菜 |
16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