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网帖化装成新闻报道
将云南省领导卷入网络风波的,是一个题为《云南人大代表:应尽快将在拘留所意外死亡者的家属送入精神病院》的帖子。
这个最近两天在网上广为流传的帖子,以《法制时报》记者周斌采写的报道的形式介绍说,“由于互联网触角的无孔不入,不少犯罪嫌疑人在纪委、公安局、派出所和拘留所等政法机关意外死亡的事件屡次被网络疯狂炒作……给政法机关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因此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委副书记在两会上表示,“提议尽快制定《政法机关内犯罪嫌疑人意外死亡处理办法》,规定在嫌疑人死亡后的两个小时内应该将其直系亲属送入当地的精神病院,避免因家属到处喊冤形成网络群体事件。”
网络搜索显示,这篇网帖实际上在国内网上已流传了一个多月。早在2月份,帖子就以《云南省委:应尽快将在拘留所意外死亡者的家属送入精神病院》的标题出现在网上,并注明称稿件“审稿时被主编撤下最终未能见报,有报社的内部工作人员将此文传出供大家欣赏”。至本次全国两会召开,则摇身变为云南人大代表的议案。
部分网民也注意到了这一点。经南都记者核实,帖子更早之前来自国外网站。
核实
网友拒绝转发并向伍皓求证
内容的敏感性与全国两会时间的重合,让帖子备受关注,并有部分网民转载该帖并作评论批评,认为这样的人大代表议案实在太离谱。然而,很多网民都没有简单地拍案而起表达愤怒,而是思考并质疑帖子本身的真实性,甚至向在新浪开微博的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进行求证。
“我看到这个有关云南省领导的说话,觉得不可思议,觉得一个官员怎么也不会没水平到这种地步,觉得有怀疑,所以觉得请伍部长求证一下比较实在”,其中一名在微博上向伍皓求证的网友“南畦郡主”向南都记者介绍说,此前他就一直关注伍皓,这时想到了他。
网民的求证让伍皓很快注意到了该传言,并向相关部门进行核实。此后还在微博网友的帮助下拿到了法制日报记者周斌的电话,“我跟周斌通了话,周称,他从未跑过云南团,也从未接触过那位云南省委副书记。网上流传的对李书记的所谓采访录,是假冒他的名义编造的。可能因为他是法制日报今年跑两会的记者,发的稿子多,网帖就栽到他头上了。”3月14日晚上8时,伍皓在微博上澄清。
澄清
伍皓:坦诚回应能获网民信任
“完全是子虚乌有的”,伍皓对网帖中曝光的议案内容再次向南都记者澄清说。他表示,据他了解,云南省这边从来没有提过类似的观点,他也从全国两会云南省代表团那里了解过,也根本没有代表提过这样的议案。
随后,从伍皓那里得知此事的法制日报记者周斌通过博客发表声明,“从未在任何媒体、互联网上发表该文,本人也从未撰写该文,从未采访过该文中所涉及的任何当事人”。
旋即,网络舆论也开始一边倒地支持伍皓,并谴责造谣者。有人担心,这样的炒作恶搞,只能让公民的网络言论空间变得越来越狭窄。“微博上的信息也要鉴别真假,不能乱起哄”,一位网民反说。有网友表示,“当初就是因为这条新闻没被证实而选择不转发。”一位媒体记者在微博上评论说,“很漂亮的一次互动,这次大概没有人向您拍砖吧。”
对此这次小小的“危机公关”,伍皓在微博上还及时做了总结,认为:“网帖风波的案例再一次证明:有些地方政府视网络为洪水猛兽,怕网、恨网、怨网,对网络不予理睬、自绝于网络、在网络舆论面前选择沉默的观念和行为实在大可不必。只要打心眼里信任网民,对网民的疑问坦诚回应、及时澄清、释疑解惑,还是能够获得网民的理解和信任的。”
回应
对待危机事件重在及时回应
仅通过一条微博的及时回应,便击碎了网络传言,伍皓昨晚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仍在连呼“自己也完全没想到”。
在他看来,此次网络互动的成功之处在于,除了速度快,即及时做出回应外,还要有权威。“我本身就是云南省委的网络发言人”,伍皓表示,有的地方政府也有网络发言人,但用的却不是实名,这样有时就会显得底气不足,“该实名的就要实名,这也表示政府的底气和坦荡。”
此外,他也表示,风波也让他对网民群体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网络有自己的纠错功能,网民群体多数也是有理性的”,伍皓认为,从这次事件中可以看出,理智的网民占据了大多数,胡搅蛮缠的只是少数,关键看政府对待危机事件的心态和态度,能否及时回应,“需要政府有一个积极的态度”。
网友评论
@白羊啸西风从来就不转发这些东西,人应该对自己所作所为负责。
@文所谓文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将我们代表的议案透明化,专门有个网站公示所有议案,那这样的谣言就不攻自破了。
@小李不飞瓦好不容易有一个说话的平台,请大家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
@浮云不传谣,不信谣,多求证,少起哄。
@一恒Vincent说明网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假的东西并没有被大量转帖,转帖的也都说了是假的,号召勿转。
@ digitalboy这恰恰就是自我反省,微博的好处,谣言可以止于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