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扎  堆

(2006-07-21 23:36:31)
分类: 网事悠悠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中国人爱好扎堆好像由来已久。早些年特别时髦“人多,热情高,干劲大”,各项建设大兴“人海战术”。恐怕没有哪个民族能能够相比。                                                                       

     如今除了抗洪抢险等非常时期外,人海战术是很难见得到了。不过,喜好扎堆,热衷起哄,还是许许多多人最感兴趣的事情。不论是城市还是乡下,人们吹牛聊天不分白天黑夜,街坊男女,围聚一堆,家长里短,叽叽喳喳。谁也不甘寂寞,都要表达高见,或打探小道消息,或争辩名人轶事。

扎堆颇有讲究,志趣相同者,见面就有说不完话;于是各种新鲜的,过时的,天上的,地下的,小到鸡毛蒜皮油盐酱醋,大到国际社会你争我斗。就连百无聊聊者,无话找话也要凑个热闹。所以看热闹、瞎起哄,就了某些人的专业爱好。于是地摊小报、无聊杂志自然有买主,有市场。

 扎堆是各色人等专业玩耍小聪明的最好场所,也是三教九流随大流的集中显现。扎堆,说好听点,叫从众心理,说难听点,是人云亦云,没有主见。

   比如大中专学生从报考专业到毕业谋职,都一窝蜂去争枪所谓热门学科和行业;用人单位盲目跟风,抬高门槛,一般岗位也非本科生以下不要。结果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成为家常便饭。

如今这吹牛聊天益发讲究了:衣冠楚楚的大款或准大款,在街头在茶馆在会场在公共汽车上神气活现,胡吹乱侃,“你有我有全都有”,生怕别人把自己当哑巴卖了。

扎堆,首先就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是一种畏惧创新、怕当风险心态聚和。比如喝水的杯子,某一厂家设计发明了一新品种,立即就有上百个厂家批量模仿,并且以其低价格抢先倾销,如此模仿假冒和投机取巧,最终臭了一条街。久而久之,自然没有人再搞什么发明创造,再去当“冤大头”。    

城里人做买卖,时兴“扎堆一条街”,要么纷纷建盖大超市,要么拼命比专卖。 传统的大杂烩式的百货商店受到了冲击,但好处是,消费者有了更多挑选比较同一类商品的自由。正所谓物以类聚。不幸的只是,许多新闻媒体,如报刊版面、电台、电视台也搞类似模仿和假冒,炒卖所谓“热点新闻”、“梦想明星”,最终弄成“千报一面,百台一样”。热点滥市,令读者和观众大倒胃口。原来,某种东西一但成为时髦,也就失去了独特的个性。

扎堆,可能在某些时候是一种害怕竞争,不敢失败的典型心态。

扎堆,导致起哄和平庸,根子是自卑和猥琐,缺少主见没有信心。

扎堆,往往是自主创新精神缺失,为人云亦云、假冒伪劣提供了最大的市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