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辆列车通过青藏铁路上的拉萨河大桥
假如一个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业传媒人,已经对真正的新闻的追求和信息传播没有了什么激情和成就感,仅仅只是为了养家糊口而简单对付,可能就如同一个周而复始的机器人,甚至还不如其他一个行业的小职员。
今天,我们可以看见,许多在人们尊称为主流媒体中供职的职业传媒人,由于种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清规戒律,曾经热情万丈的我们尊敬的名记名编们,在一个个在名曰媒体,实为官场衙门的地方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变成了基本不需要独立思考和个人创造的小文人,同时也变成了“开单卖报、收费发文”的小官僚。
如果还有什么不同的话,可能是某些被称为“小报小刊”的媒体,以及为此起早贪黑的传媒中人,他们虽不被“主流媒体”看好,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可能才真正是传播着老百姓需要的信息,在创造和捍卫新闻界应有的社会地位和新闻记者的尊严。(这需另外一篇文字讨论)。
传媒机构的衙门化,最浅显的表征就是:所谓新闻传播和业务,基本上只看上头,不问市场,只需要自我宣杨,不需大众知了;只在自己的地盘上,完成顶头上司眼皮子所及的那点活路;发一些永远正确、不需独立思考、放之四海都不错的大话、空话、套话;“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白说还要说”。因为在这个生产过程中,没有任何需要个人承担的传播“白说”之经济成本。
在众所周知的的新闻传播机制下,今天若干大众传媒基本是每天重复着没有多少效益传播活动。而媒体过度衙门化,传播效益日益萎缩,真正的社情民意也就无处发表。形成所谓的“小道消息满天飞”,表现为在若干重大舆情和社会事实发生时,官场中人居然“事先不知道,事后不明白”的怪象。
传媒的领导人和媒体中的清醒者,实际上非常清楚我们的媒体在新闻信息传播中的现实处境,如不断提出要求新闻媒体“三贴近”,正是面对媒体的尴尬开出的最新药方。当然,这种药方能不能改变“媒体衙门化”和“小道消息满天飞”状况,谁也不好说。因为问题的症疾在于,究竟是谁不让媒体“贴近”读者?或者说,是谁在媒体与受众之间设立了一道又一道看不见的“柏林墙”?
互联网和网络传播的逐步普及,特别是网上博客、播客、维客的产生和发展,正在从新闻传播的本质和形式上改变着“媒体衙门”形成新闻传播垄断的怪圈。在这里我们可以初步看到一个鲜为人知的现象:
大众传播-号称外向传播-机制控制生产全程-垄断传播渠道-投其上司所好-自说自听的采编内容-面对事实只有一种选择的自圆其说-变成某些人的自娱自乐-最终成为事实上的自我传播;
网络博客传播-本是自我表达的网络日志-通过每个个人和网友的互动-在分众之间互动--不断的交流开放-在事实真相的传播比较中--逐步形成多数人的共识--成为面向世界的大众传播。
以上虽然是个人的一孔之见,但这就是辩证法的魅力:本来是私密性的的个人网络日记,由于信息时代网络高科技的介入,网上传播从自我走向了公开,由“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网上小圈子传播,演变为无所不在的大众互相传播。在网络世界,每一个网民全都站在了一个基本上完全平等和公开的大舞台上,可以发出各种各样的观点、声音,在形式上实现了人类社会传播历史的一个理想:我虽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在这里,每一条新闻信息,从它的采访写作编辑发表,都天然“贴近”了它的每一位读者听众和网友,似乎不需要什么“三贴近”或“四贴近”的特别要求。
(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