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事片谈(九)谁也离不开的网络

(2006-04-05 21:18:54)
分类: 网事悠悠
 

网事片谈(九)

 

  谁也离不开的网络

  

  曾有人认为,学习电脑和上网,只是年轻人的最爱,而不久前,印度一个叫凯拉尔邦的小村子,一位高达106岁的老太太,竟然在没有任何人搀扶的情况下来到电脑培训班学习上网。从电视上看,老太太相当活跃,听得也非常认真,并且学会了自己上网看电影和浏览图文。她成了当今世界上年龄最大的网民。这也许是一个特例,但就我们周围,六七十岁的老年网民大有人在。去年昆明就有一家媒体,联合数家网吧和社区年轻人,免费为老年人学习上网提供帮助,一时成为报道热点。

  对于网络与人们相互依存的现象,不少人多少知道一点,但也处在或明或暗,被动观望的状态。比如时下风头正盛的注册网上中文域名,就为许多传统部门和企业法人不配合,不积极,也不主动。对某些公民以个人名义在网上注册本企业本单位的中文域名特别不理解。总认为我的企业名正言顺,存在了若干年头,怎么连一个中文域名就成了他人的呢?

 

传统的思维模式和提法是,对任何工作都开宗明义表述为:提高认识、明确指出、具体要求,但在高速发展、无孔不入的网络——互联网面前,怎么叫认识提高,如何明确要求,则成了一个难于明确,不好认识,不便界定的问题。

 

以信息传播为例,由最早的报纸、出版、无线传播、有线电视到如今网络、手机短信,我们愈来愈难于把其中的任何一项单列归类。如数字电视、网络报纸、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等。由此推之,所有过去人们熟悉的传统获取信息的手段、样式、管理、统计指标都面临升级换代,重新定位。“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新闻信息传播业显得尤为突出。

 

对此现象,被社会公认的主流媒体-传统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表现了极大宽容。面对网络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不以“主流”和“老大”自局,为了整合媒体资源,放下架子,积极探讨与新媒体受众互动的新模式,引导传统受众与网民的互认互动,实现信息传播的最大化。人民日报开辟“网友留言版”,中央电台、电视台纷纷开设“网民热线”之类的板块或环节,不失时机地把网民发言“搬到”自己的版面和专题节目里。传媒人与网络人似乎有一种天然的默契,若干网站也积极“跟进”。网站成为展示媒体的一个时尚和现代化的窗口比如中青在线网就明确提出让报纸的读者感知网络,让网络的读者熟悉报纸

 

而政府部门网站也在想方设法,采取多种手段,大力实施政府上网工程,建设电子政府,开设各种方便老百姓办事的栏目,争取网民参与讨论老百姓关心的、重视的、社会关注的话题,吸引网民的注意力,让网络成为密切联系网民与政府的桥梁。人们实际上已经从各大网站上开办的“网上系列谈”“网上嘉宾会客厅”里实实在在感受到了。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以传播信息为基础和主要功能的互联网业,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高度、广度和速度,日益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传统媒体与网络网站,已经是谁也离不开谁;而各行各业,老年人和年轻人,在网络世界面前,同样是谁也离不开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