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到大名鼎鼎的“德国牧羊犬”、“西伯利亚雪橇犬”以及“金毛寻回犬”等等,毕竟,名声在外的宝贝狗们太多了。还不如提一提中国人最熟悉的“北京犬”,在这种名犬身上,蕴藏着数不清的怪异故事哩。(下图:声名赫赫的“北京犬”。)
其实,“北京犬”的牌位非常金贵,它称得起名副其实的“皇家血统”,毕竟,它就生长在皇宫的鼻子底下,当然身上沾染“皇气”了。考古学家从各种古墓殉葬品与文献资料中发现,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有了“北京犬”,古代中国,最醒目的护门神首推“麒麟”。想不到,在皇家眼里,麒麟一下子变成了“北京犬”的化身,单论模样,“北京犬”跟麒麟的外形极其相似。
传说,从秦始皇掌权,延续到大清当国,“北京犬”非常幸运,这种模样可爱、性情温顺的“玩赏犬”,自然而然地跻身于“宫廷宠物”。唐朝,有人敢私自豢养这种狗的人,肯定触犯了国法,迅速被判死刑。元朝,“北京犬”作为狮子的小伙伴,被养在宫廷里,那些帝王之家当然有权利玩赏这些宝贝疙瘩。到了清朝,除了皇宫和王公大臣可以饲养“北京犬”之外,一般平民绝对没有权力私下喂养,那种狗可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家伙呀。(下图:由于鸦片侵略,“英法联军”打进北京城。)
历代皇宫都用“北京犬”长长的毛,代替西藏牦牛的毛做成“拂尘”,看来,“北京犬”也沾上了“佛祖”的光,要知道,拂尘是用来清洁寺庙的呀。此外,大权在握的宦官们,负起了保留“北京犬”血统的职责,因此,处心积虑地制定了严格的“育种标准”。一直到现在,“北京犬”和它们祖先的容貌特征,并没有太大的差异。
那些地位显赫的大清官吏们,对“北京犬”的宠爱,早就到了“随身携带”的狂热程度。出门时,就把“北京犬”放在宽大的衣袖里,有趣的是,“北京犬”又被称作“袖犬”。
世人很想弄明白,究竟是什么特殊的原因,竟让北京犬从皇宫、府邸当中跑出来,从而,顺风顺水地流落民间呢?平心而论,这种局面跟一段满目疮痍的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1861年,“英法联军”入侵,欧洲军队凭借令人窒息的枪炮,强暴地攻入了北京城。置身昔日的“皇家禁地”,英法联军目睹了一个令人惊异的场景:一位身份尊贵的“格格”,为了逃避屈辱,竟然在深宫里自杀身亡。叫人惊愕的是,居然残留着五只小狗儿——也就是乖巧、灵敏的“北京犬”,执着地陪在她身边。虽然主人已经死了,这五只可爱的“北京犬”,依然忠心耿耿地守护卫着女主人。显然,这种生生死死的场景,并没有撼动“北京犬”的忠诚本性。(下图: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及其家人。)
巧得很,杀进“皇城禁地”的英国军人,竟然将那五只“北京犬”当作“战利品”,欢欢喜喜地带回了英国。当时,掌握皇权的恰恰是“英国女王”——维多利亚,这个女人属于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君主,仅次于眼下的“伊丽莎白二世”。维多利亚在位时间长达六十四年。她统治的那段时期,“大英帝国”对外领土扩张,局面非常辉煌的时,为了扩张领土,英国不惜使用一切手段。当然要巴结女王陛下了,从中国打仗回来的英军头目,随即,把从中国带回来的五只“北京犬”敬献给维多利亚。据说,女王陛下非常待见这五只抢来的“战利品”。
显然,“北京犬”对主人的忠诚,也随之传遍了西方世界,从此,“北京犬”同样名声大振,变成了一方诸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