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鲜牛粪”,咋给“会飞的男女“遮羞”?(组图)

(2014-09-14 18:04:40)
标签:

文化

男人像女子

牛粪“洗手”

一块“遮羞布”

    提到著名的“坦赞铁路”,中国人肯定非常自豪。1970—1976年,中国的日子并不宽裕,反倒派出施工力量,跑到东非,建成了一项巨大的铁路工程:东起坦桑尼亚北部的了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中部,全长1860公里。显然,中国人和非洲哥们儿,早就是“老相识”。中非之间的交情,称得上相当浓重、深厚。(下图;坦桑尼亚风情。)
“鲜牛粪”,咋给“会飞的男女“遮羞”?(组图)
“鲜牛粪”,咋给“会飞的男女“遮羞”?(组图)    有趣的是,非洲的原住民非常庞杂,他们依旧保持着各自的生存状态。举个例子吧,在坦桑尼亚腹地,又一片“马萨伊草原”,当地居住着“马萨伊”民族。叫人叹为观止的是,这个民族流传一种奇特的民俗,那就是:女子必须剃发,男子肯定留发。谁能设想,这种民俗凭什么传播到现在呢,而且,格外引人注目,
    睁开眼睛去看吧,当地的男子们,居然扎着粉红色辫子;女人们则是光头。当然,穿戴也别具一格,男女都有耳孔,戴着大耳环,女子的脖子上,还带着一圈圈颜色不同的珠环。亲临者可以感受到,“马萨伊人”,无论男女,他们的衣服都扯开一块大布。道理很简单,这块布白天当衣穿,夜里当毯子盖。一天到晚,围着一块布过日子,想起来都叫人惊异。他们的生活太简单了吧。
    熟悉当地风俗的话,都很清楚马萨伊人的土办法,通常,他们只穿红色衣服,所谓的衣服,就是用一整块布,把身体包起来。他们一直生活在丛林里,红色可以防止动物袭击.身上挂了很多项链,手链,脚链.耳朵是他们的特色,无论男女,很小就开始挂沉重的耳环,因此,人们的耳洞很大,感觉肉都快撕裂了。“马萨伊人”能干力气活儿,他们往往给有钱人“看场子”。他们腰间挂着刀,手上拿着棍子。他们人种四肢长,身材高瘦,可以在森林里与动物生活。一般情况下,他们不喝水。渴了,在牛的身上穿个洞,直接就在那里喝牛血,很奇怪,“马萨伊”的男人们很少吃蔬菜。他们号称自己是“会飞的民族”。下图:聚集田园的坦桑尼亚人。)
“鲜牛粪”,咋给“会飞的男女“遮羞”?(组图)
“鲜牛粪”,咋给“会飞的男女“遮羞”?(组图)    通常来说,“马萨伊人”身材高大,臂力过人,额角宽阔,嘴唇厚实,五官端正,皮肤呈棕黑色。令人怪异的是,当地男子头上,居然如姑娘似地梳着无数条小细辫子;女子却光头。未成年的儿童,一丝不挂,成年男女,只在下身围一块兽皮、草帘或用皮纤维制成的叫作“姆布吉”之类的东西遮羞。男子12岁,女子9岁时,一律要穿耳洞,挂上重达半斤以上的皮饰耳环,任其下坠,将耳洞撕裂成一个大长口子,他们喜欢将血和泥巴混合在一起,涂在头上。男子投入战斗或放牧时,头上饰有狮子毛,手持锋利的标枪和带有涂着一道道色彩的牛皮套的盾牌,显得异常粗犷威武。女子则将五光十色的串珠,制成二三寸宽、拼有各种花纹的扁平项圈,由大到小,一层层套在脖子上。当然,年龄越大,层数越多,她们认为这是最美丽的装饰。
    坦桑尼亚的“马萨伊人”虽居无定所,条件比较艰苦,但他们也很爱干净。招待客人进餐,往往也注意洗洗手,但洗手是用或湿或干的牛粪。只见他们跑到牛栏,抓起一大把还冒着热气的“鲜牛粪”,反复用两手上下搓着,搓得差不多时,再用干牛粪擦擦,拍一拍,抖一抖,就算洗好了。“马萨伊人”认为,牛是神灵赐予他们的高档动物,牛身上的一切都是洁净的,哪怕“鲜牛粪”都是上天赐予人间的宝贝。下图:“马萨伊族”的女子和男人。)
“鲜牛粪”,咋给“会飞的男女“遮羞”?(组图)
“鲜牛粪”,咋给“会飞的男女“遮羞”?(组图)    他们有良好的军事素质、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个个都是出色的猎手。为了猎取狮鬃作头饰,或保护放牧的牛羊,他们往往手执标枪,赤身同猛兽进行搏斗。甚至有的年仅13岁的儿童,竟能孤身一举,将凶猛的狮子刺死。邻近部落对他们非常敬畏,居然常用“马萨伊”这个词,吓唬小孩儿,连举行仪式的祈祷词中,都常有这样的句子:“愿我们任何人都不要遇到马萨伊人、狮子和大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