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 |

元宵节在形式上分两大部分,一是赏灯;二是品元宵,眼福、口福两不误。
据考证,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隋唐时已发展为规模盛大的灯市。到宋元时期,京城的灯市常常绵延数十里,蔚为壮观。吃元宵的习俗则始于宋朝,虽说大江南北,异地殊俗,但是元宵的风味却各有千秋。看来,唐宋时代的年轻人并不寂寞,大量的文献资料和文艺作品可做旁证,元宵节给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心灵释放和恣肆汪洋的精神快乐。
元宵节热闹繁华不是年轻人的盲从盲动、误投误撞,而是皇家与民间联手弄潮。道德规范与个人自由首次达成妥协、形成默契,时人所谓“上元日”则是不附加任何功利目的、动机纯粹的“全民游乐节”,主题——玩儿!连《红楼梦》都把“元春省亲”的日子排在了元宵节。(下图:元春省亲,奢华而排场。大观园里不惜黄金垫道。)

当然,缺少节制的狂欢也派生出许多意外的故事,比如“月上柳捎头,人约黄昏后”,在朱程理学还没有降生的时候,郁闷已久的两性压抑终于找到了自我排遣的正常渠道。如果说元宵之夜属于灯饰色彩与造型的聚会,那么,它也是一见钟情、两情相悦的排演厅。声色俱在,一夜千金,卸除了精神甲胄的中国人,尽可以利用这眼前奢华的良宵,追逐自己的心愿,或者改变个人的命运。多少小说、话本、戏剧,都把男女主角的重头戏安插在了“元宵节”、“后花园”?现实生活,比文艺作品丰满得多,也热闹得多。
也算很有造化了——元宵节,绕过了几千年的制度障碍和世俗约束,史册中它是惟一承载得起私密性快乐的节日。“动人春色不须多”,有这样一个幸福的夜晚,足够了!
也算很有造化了——元宵节,绕过了几千年的制度障碍和世俗约束,史册中它是惟一承载得起私密性快乐的节日。“动人春色不须多”,有这样一个幸福的夜晚,足够了!
前一篇:春节,小心躲开“三种灾”
后一篇:“国宝”赵州桥的资金来源(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