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北京陶然亭公园西南角的山顶,有一座漂亮的一览亭,根据杜甫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而得名。站在亭子上向四周望去,陶然亭公园内波光粼粼的碧水、弯弯的拱形石桥、风中飘动的杨柳、形态各异的亭台楼阁尽收眼底,这大概是建亭初期的景象。如今登顶四望,南面是二环路川流不息的车流,西面是栉次邻比的高层建筑,东北面的景区,几乎被绿树遮挡严实。一览亭上观百亭,陶然亭里乐陶然,只是人们美好的臆想和期望而已了。

自从一千多年以前,诗人杜甫初次游历泰山,写下了《望岳》名篇,成就了无数文人墨客感怀抒情,吟诗作画,附庸风雅,以至于中国各地大造“一览亭”。泰山,不仅是历代帝王尊崇的“神山”,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华夏历史文化的缩影。登临泰山极顶,俯视神州大地,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是何等的气魄。有文章研究质疑,杜甫是否登上了泰山,其实并不重要,只要世人感受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浑气魄就足够了。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圣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名动天下,于是神州处处都有了一览亭,各朝各代,延续不断。成都杜甫草堂的一览亭,福建泉州永春的一览亭,江苏镇江的江天一览亭,浙江湘湖的一览亭,萧山的一览亭,金华的一览亭,陕西凤翔的一览亭...
...顾名思义, 一览亭
一看就是取一览无余之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之情,一览无余而登高望远。虽然没有机会一一造访这些一览亭,国人这份热爱生活,热爱家乡山山水水的情怀,就足以令人羡慕和赞叹了。

北京陶然亭公园里的一览亭,只是千年历史的继续。很好的体现了登高远望,一览无余的意境。虽然没有了杜甫诗中“一览众山小”的气魄,在水泥“森林”林立的城市空间,也给了人们开阔眼界的想象,一块让人们心境稍许松弛的去处。一览亭的翘角飞檐,多了一些江南园林的秀美,少了北派园林的厚重。至于具体仿建了哪座一览亭,还是重新创建,需要进一步考证才能知晓。
陶然亭公园的一览亭高高在上,平日游人不多,坐在美人靠上,亭子里凉风习习,俯视着喧闹的城市,别有一种感觉。亭子周围陡峭的假山树丛之中,常常有亲密的恋人光顾,享受着难得的安静。



《风光无限好》.林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