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的岁月
(2012-12-27 08:56:37)
标签:
随笔/感悟文化新艺术杂谈 |
从2006年开始进入散文、随笔创作,仿佛一发而不可收,与此同时,我还在书写着我的一系列的长篇小说。记忆中我还能重现我写下这些文字后的激动,因为它们在为我心灵立言的同时,无意中亦在记录着一个时代变化的足迹。我不喜欢在随笔创作中进行“宏大叙事”───那是我的小说要担负的使命,我喜欢以“小”入手,让点滴的生活细节如涓涓的溪水般地流入我的笔端,然后我将它们演化成“故事”,娓娓道来。
那段日子我竟如此地挚爱着我的随笔写作,有时竟然会每天必写,这种写作的兴奋在我漫长的人生旅程中还是头一回遇见,它让我体验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愉悦之感,因为我发现我的笔可以忠实的记录下自己的心灵轨迹,以及印刻在这个轨迹上的时代变迁。
那时我并不知道是否有人愿意阅读我的文字,只是任由这些文字就这么无拘无束、信马由缰地恣意奔腾,但我自己觉得我由此而获得了一种精神的和心灵的自由,因为它们忠实地表达出我彼时此彼的所思所想。
时间总是在静谧中无声地流淌着,而我的文字则赋予这无声的时间以有声的表达,我将时间的流逝从寂静的沉默中唤醒,赋予它以我生命的体验,那时我在想,或许这就是纯正文字的使命,它绝不甘于在时间中的寂静,因为这寂静中蕴藏着岁月的苍茫和人生的怅惘,我需要倾听从寂静中发出的不易被觉察的“声音”,捕捉它微妙的不可思议的神秘。
在今天,当我重新回望我写下的这些文字时,我只有一种庆幸,那就是我由此看到了我走过的人生之路,看到了我步履匆匆的行走中心灵的变化,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了我这个人,以及我经历过的那些事───那些“事”都在流逝的岁月中随风而去了,留下的只是我的叹息和万千感慨,而这些叹息与感慨之于我的人生则是永恒的。
维特根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几乎我全部的著作都是我自己私下的交谈,我对自己所说的种种事情都是我与自己的密谈。”我想维氏亦表达了我对文字的追求:文字与我同为孤独的存在,它并不奢望能与公众真的能达成最后的默契,它只是私密性的自言自语,只是文字与自我灵魂的“密室交谈”,当有读者进入了我的这个私密空间时,仅说明他与我为同类。
我承认,我的大多数表达会在心灵的密室中设定一位我所倾心的读者,我相信“她”能听懂我的“声音”,并且相信我的文字是在向“她”倾诉,并愿意与我“密室交谈”,“她”是我想象中的最好的潜在倾听者,由是,表达之于我开始变得有的放矢了───正是因了这个“她”,让我的内心变得柔软而丰富,表达富有了真诚的激情的力量。
流逝的是岁月和时间,留下的是不可磨灭的心灵的印痕。而这些在不经意间留下的时间与岁月的印痕铸造了我的人生。
为此,我感谢流逝而又苍茫的岁月!
同时我还要感谢我的编辑张利,没有他对我文字的发现,就没有我随笔的结集,我们素眛平生他却能以一个编辑的犀利的眼光从杂乱纷呈的文字海洋中“认”出了我,这份感动我铭记在心了。
(附记:这是我为刚出版的我的两本散文随笔集《思想的钟摆》与《逆风的逍遥》所写下的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