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致敬:迈克-弗雷恩的启示

(2011-07-23 20:43:10)
标签:

随笔/感悟

文化

新艺术

杂谈

两天我不能自拔地沉迷在迈克-弗雷恩奇妙的戏剧哲思中他把我带入了一个仿佛已然远离时空隧道──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像一个睁开蒙双眼孩子懵懂且好地打量着在我眼中渐次开的陌生的世界。或许黑暗呆得间太久那一道道而降的思光亮晃迷了我的双眼我一时辨认不出将行走方向了。

一切都是新的!是的,在那个倏忽间变得喧嚣起来的世界中,目力所及的思想与言论都是我闻所未闻的,我隐约感觉到了一种新鲜的刺激,隐约意识到了在那一道道炫目的的光谱中所折射出的是真理的光芒。

但我依然是彷徨和疑惑的,因为只是隐约,因为还是未知──我们这个古老的、苦难的中国,这个从我降生之日起就踏在我脚下的这片热土,我了解她吗?为什么当我们以最初的欢天喜地步入了一九六六之后,便被无尽的黑暗所吞没、所笼罩?为什么祖国要让我们这一代人的心灵开始变得冷漠?还有我深爱的这片热土,我知她用无私宽广的胸怀与大爱养育了我,让我成长,她升腾起的灼热的地火我能深切地感受到,每时每刻我都能感受到,但她为什么却沾染了那么多鲜血?这片热土不是应该盛开着绚烂的鲜花吗?一如令我们敬畏的生命,顽强地生长着,繁衍了一代又一代有如我们一样的生命。在这片热土上不该时时见证我们祖先的足印吗?他们的亡灵并未消失在大地上,而是在冥冥之中引领着后代子孙,亦荫庇着我们走向充满希望的明天。

可是这一切都在那个可怕的一九六六年被黑夜所遮蔽,没有一丝光亮,只有痛苦的呻吟和生命的哀号。

八十年代,好像时至今日我的精神仍然倘佯在那个如火如荼的年代,我好像从未向它挥手告别过──为什么?为什么我竟会如此留恋着那个消逝的年代?

迈克-弗雷恩剧作的阅读终于让我明白了,因为那是一个启蒙与激情燃烧的年代,那是一个可以自由地敞开我们的胸怀去拥抱思想的年代,那是一个脚下这片土地突然开始颤动,从地层之下倔强地生长出思想植物的年代,那是一个让我这个大睁着一双朦胧迷惑的眼睛,却依稀看到未来方向的年代,一句话,那是一个促使我精神成长的年代!

我是要感恩那个年代的,没有它,肯定就没有今天的我,或许,我会一如当下这个时代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

好在我有了一个属于我的八十年代。

迈克-弗雷恩的剧作将我带入了一个属于他、亦属于我的思想的遐想。我一边看着,一边像在凌空飞翔──那是一次让我尽兴的思想与精神的飞翔,他像一位耐心的导师在小心地呵护着我,校正着我飞翔的方向,我不再是一只离群的孤那般茫然而无措,不知何去何从了。

我在迈克-弗雷恩的的剧作中重新发现了自己──这不正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所必备的品质吗?我发现了我自己,亦同时发现了隶属后现代剧作的艺术魅力,我甚至知道了,在当今,惟有这种迈克-弗雷恩式的戏剧模式,可以通往精神与思想的高地,并在那个高耸入云的高山之巅仰天长笑──因为他用这一艺术形式战胜了自己,亦战胜了不可违逆的命运。当人生变得越来越暧昧、庸俗与无解之时,迈克-弗雷恩则以一个艺术家的胆识与哲思,直捣命运的深渊,从中发现其充满变数与定数的自相矛盾的生存悖论。

这一发现令我沉醉,亦令我惊喜,我浮想联翩地扶摇直上,直抵我所无法逃避的生存困境,那是一个从迈克弗雷恩那里引伸出来的思考,命运的思考,和我必须面对的极具当下性的时代性的思考──迈克-弗雷恩的戏剧模式是适合于这类思考的。这一想象的快乐让我脉管里流淌的血液一下子燃烧了起来,我知道,我正在接近那个隐隐然向我昭示的戏剧主题。我不知道我会不会有机会提起我的笔,写下我的这一沉重却无法回避的思考,但我知道它让我在精神上再度重返了我朝思梦想的八十年代───但与那个风华正茂的年代相较,我不再懵懂!

迈克─弗雷恩的那部剧作叫做──《哥本哈根》,它延续了古希腊悲剧的血脉,以及经典话剧的戏剧冲突,但在剧作形式上又是后现代式的,同时,他自如地采用了这一灵动、智性的小剧场形式切入了关于我们存在论式的生存主题──虽然这一主题充满了我们完全无法全然解答的悖论。

 

                              201172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