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谢刚和他的新星出版社

(2008-11-07 01:32:13)
标签:

文化

生活记录

杂谈

   海伦中午就给我发来了信息:我二点去谢刚那,你去吗?我当时没看到,正一边忙着网上,一边在给自己打发着速冻饺子,待我看到这则信息时,再看表,时间已然快一点了,匆忙地吞下我的饺子,下了网,匆匆地换上衣服便出了门。

   外面有些热。这才发现我对室外的温度误判了,在屋里呆着真没觉得热。过厚的皮夹克让我心生烦躁。没时间了,我不可能再返回去换件衣服,只好打上车直奔驻扎在金宝街的的新星出版社。

   海伦先我一脚抵达。谢刚不在,我们在外面浪荡了一圈,一会儿他来电说回来了。

   进门就是一个宽敞的大开间,由若干小方格组成了一个个用于办公的编辑工作室,上班的人似乎不多,偶尔探出几个小脑袋来能从脸上嗅出点“书卷”的味道,没有“公家人”的那份死板和僵硬,倒多了些文化人的悠然,这让我感觉挺好。

   谢刚的室里坐着两位远道而来的客人,见我们进来立马乐呵呵地站了起来。那两人嚷嚷着要去拿书,与我心里的那点小九九不谋而合,我也开始犯庠庠了。

   我们是第二次见面了,但似乎已成老友,没有客套,只有热气腾腾的亲切交谈。海伦大大方方地开着小玩笑,我的眼睛迅速地瞄上了他置放在书架上的那许多书,这让我蠢蠢欲动。我心知自己来意不善,本来就是瞅着这家让我心仪已久的出版社的那些带着墨香的货色,我虽美其名曰来看望朋友,其实揣着的却是趁机“捞”几本令我眼馋的好书。我虽然假装热情地在与谢刚聊着闲篇,眼角的余光又何曾放过他书架上的“目标”呢。那两位已然在兴高采烈地告说拿到好书了,且生生将挑好的书拿到这间屋里,就置放在我的斜角边。我开始坐卧不宁了,眼馋得不行,就差眼珠子要掉下来了。

   但结果让我失望,以我曾受过侦察兵训练出的敏锐,一圈扫视下来架上的书均令我失望,没有我要的类别,只好暂时踏下心来,坐正姿势与谢刚聊上了。

   新星出版社我早就瞄上了,这几年去三联书店,新星出的书让我每每地流连忘返,甚至也买下了几本。但他们的好书太多,虽然刺激得我小馋虫上窜下跳,可我还得吝惜口袋里的那点可怜的银子,结果总是左挑右挑,最终还是割舍不下地选上了几本,但新星的大名却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印象中,他们出的翻译书(尤其是理论及午夜丛书)出类拔萃,封面设计亦标新立异独树一帜,让人过目难忘,为此,我还专门打探过这家出版社在自何处?朋友告我就在北京,我大惑,因为在此之前我对它闻所未闻!

   后来海伦那天与我提起新星出版社,并相当自信地宣称与新星的社长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让我在大感意外的同时,亦大喜了一把,因为海伦说会约他来与我见上一面。我当即问,那位社长先生的贵庚?海伦的眼皮上翻了一下---那是在思考时出现的表情,四十多吧,海伦说。可那一声“吧”却显得对是否为“四十多”多少有些“二糊”,但是我权且将海伦的判断当成真确,其原由乃是新星的书定然是一位有新锐思想的出版人干的活儿---新潮、时尚且思想敏锐,在这一年龄段有此出新应当是当仁不让的。他还是博士呢!海伦又补充了一句。

   我的第一部小说《遇》在久经挫折之后就曾有朋友向我推荐过新星,并言说与社长相熟,当时我的兴奋无以言表,因为我自信我的这个被许多出版及杂志社“婉言”的小说,新星能慧眼识货,他们的出版路数及精神与我可谓殊途同归。于是我在高度的激动中将小说伊妹儿给了那位朋友,结果她未能及时转递,另一家出版社的社长却迅即出现了,他高度地赞美了我的小说,并嘱我务必不要再给任何出版社,于是我的《遇》由此而乘风破浪地找到最终的归宿。

   但我仍想与新星合作,这成了我的一个无人知晓的心结,因为我欣赏他们的出版风格及品味。

   那次在海伦的工作室与谢刚首次见面,最初没愣过神来,因为他的相貌似乎不那么“文化”---个儿头不高,肤色黝色,身子板倒是礅礅实实的,没看出当社长的长官架式,倒更象一位在地头干点农活儿庄稼汉,如果他一不留神去了一望无垠的陕北高原,站在塬上高歌一曲信天游,头上再扎上一条羊肚汗巾,套上件露胳膊的对襟衫,那一准是那副著名油画《父亲》年青时的“范儿”---准没跑。

   可他就是新星出版社的社长谢刚。一聊起来听出他口音里的调调儿,那是俺们山东人改说纯正普通话后留下的“后遗症”,可那股浅隐的山东小腔还是让我倍感亲切,毕竟我的血管里流淌山东人的血脉,我虽不在那里长大成人,但我的文化认同至死不渝地确认为山东。

   我们聊得挺好,一问才知他就学于南京大学,他的导师与我亦有笔墨之交,我还知道了他三十一岁就荣任共和国的大法官,后急流勇退地干起了出版。那天他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没聊痛快,于是我们的聊天也就少了些许我们山东人的血性和豪迈。

   于是有了“下篇”---今日的拜访。我的脑海里还记得那天他临走前的“许诺”:你喜欢我们的书那天到我们出版社来挑。我这人平时忘性大,可这话我可是真真逮了个实在,忘不了,所以来此自然动机不纯---抽冷子操一把好书走人。

   可他书架上的书让我不喜。正郁闷呢,谢刚笑眯眯地说,我帮你去弄几本书。一闪身走了,一会儿一闪身又出现了,手中多了许多小说。大多是精装。他告我说他这人就好个精装。那书设计的可真是精美,让我爱不释手。谢刚如数家珍般地一本本向我陈述这些小说作者,及作者的风格和江湖地位,说得让我很是瞠目。这么多书他居然烂熟于心,这是个什么“段位”?我很是佩服!

    当然更重要的是书终于到手了,心里的那个四下里乱跳的庠庠虫现在也应时地进入了睡眠状态,它是该洗洗睡了,刚才搅得我不得安神。

    既然大功告成,得来全不费功夫,剩下的自然就轮到谈天说地了。他先与我谈了英国的经济学家哈耶克,我与他聊了捷克的思想家兼戏剧家(还当过一段捷克总统)哈韦尔,我们还道及了一些其它的思想家,当然也忘不了聊上几句中国人自己的历史。

    谢刚拿来了一沓看上去十分粗糙的白纸,神情亢奋地说他这人爱纸,所以采用了国人千年前最古老的造纸术制造出了这批纸张,并呈现给奥运会做为送给外国佳宾的记念品。谢刚的这一手真是挺绝,没有点真正的传统文化的热情是不可能出此绝招的,由此看出了他的热血与豪迈,又让我着实瞠目了一下。接着,他顺手递给我一本新星出版社的书目,让我自己回家后看着画勾。到时你告我,我给备齐了送你。谢刚果然很山东,山东出大汉仅此一例为证,我如何能不欣喜若狂!

   拎着厚厚的一沓子书,我满载而归,临出门我还没忘了频频鞠躬点头致谢,谢刚送我们出了门,很憨厚地挥挥手:不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