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2017巴塞爾探尋
(2017-03-24 18:08:35)
标签:
历史良知情感文化收藏 |
分类: 藝術與批評 |
陳帆
此屆巴塞爾香港展,從表面上觀察,用一句中國古典成語描繪有一種「胸有成竹」的態勢。所見的布展非常有序不紊。日前,記者走訪了在香港的521藝術市埸行情測驗所高級研究員陳帆先生,他告知說:「我本人的確有意想不及之感。我在去年香港巴塞爾展中,就香港市政和中國的時政綜合環境,曾有一個綜述提到了巴塞爾與嘉德、保利的三角關系。強調了亞洲藝術綜端市埸的競技,將削弱巴塞爾在中國市埸的份額,乃至整個亞太市埸的競爭能力。」他強調指出:「但是事實證明:異軍突起的已是事實,那就是巴塞爾對中國當代藝術群體的戰略支持。如果業界沒有忘記,我曾說過面對中國大陸與現行的香港藝術品市塲,巴塞爾有半年的戰略調整期,看來他們是做到了優制。」陳先生末了告戒說:「中國作為經濟強國近兩年沉浮變數仍然很大,特別對於文化與藝術的爛權和管控失調,仍與全球藝術發展相勃,所謂撲朔迷離指的正是這個問題,但千萬不可忘記,國際藝術品交易市埸是藏龍臥虎之地!
記者:「劉國松再一次在今次巴塞爾香港展的世界畫廊展位露面,此次令人有耳目一新的強烈感觸。我們將連線正在廣州出差的,521藝術市塲行情測驗所高級研究員陳帆先生談談這種感觸。」陳帆:「好的。我認為中華傅統意義上的文化藝術,不是單純地繼承那麽簡單。它的問題依然是而且必然是批判的繼承和選擇的吸引。過往,我們曾聽到過這樣的言論,即批判全盤西化的說詞。其實,這麽多年過去了,在中國大陸的藝術發展,不僅沒有全盤西化而是走向保守與浮燥並舉的模式。」
陳帆為此評價說:「實際上,在那個年代是新與舊的分水嶺時期,中國大陸的鄧氏改革開放施行初期,香港英殖民地末期和臺灣蔣家王朝治統末期。或者可以說,新與舊的分裂國體與地區的對抗糾結敏界期,中國水墨的變革充滿畸型。從劉國松二十六年前有關中國畫變進的立論和見解來看,先生之遠謀卓見,是非常難得的。據知,此言及同類言行曾引起中國畫業界軒然大波,並逐步以期引來非議甚至漫罵及惡語相傷。足見中國畫傳統意義上的水墨繪畫的守舊勢力盤根錯節,遺害非一日之寒。」
按早些時候,我在港島中環都爹利街律敦治中心,國際藝術名店世界畫廊,拜晤了楊永金總監。我本人十分看好楊永金市塲運營的才智。多年來他策展了一些很有份量的畫展令人瞻目,他是深得劉國松大畫師支持和贊許的中年才俊。因為時代递進變數不迭,社會發展在經濟市场特别是藝術品交易市塲的亞太终端前沿,利潤交滙起伏不定,将需要持續下去,即將開幕的巴塞爾香港展同樣撲朔迷離而對交易的坊間把控有直接影響。我本人關注的課題是,藝術品交易在亞太地區的穏定值到底佔多少利潤率?在香港巴塞爾展期,我已事先與楊永金预約定,在展埸世界畫廊展位,做一次劉國松大畫師對話式專訪。3月22日預展最末一日,我在香港灣仔國際會展中心巴塞爾香港展的三樓展埸,如期見到了劉國松先生。在交談中,依然精神昂然的他,同樣坦誠直率,他说:都容易説我是畫家。「你没有創造是甚麽畫家?」并講了一次自已講演發生的事,他介紹説,一次講座,來了很多的人,我講到了文人畫的固步自封和不長進。有一位學生就問我:「那照你這麽説,畫文人畫的都不是畫家了?」我回答他説:「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畫畫的,都不是畫家。」我在大庭廣衆之下就是這麽講的,頓時引起一片嘩然。這様我就把傳統的畫家都得罪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