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摄影
(2016-08-18 07:55:19)
标签:
历史情感人格文化造化 |
分类: 攝影與影像 |
我学摄影
陈凡
摄影,是一门催动情思的画面艺术,观赏者多,创作者也多。
拿起相机,懂了些拍摄的技巧,又有了创作的冲动,于是便在生活中寻视,便会用你心灵的镜头,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美的追求和对生活流的看法…
学摄影要入门,入门后还要学,以便步入殿堂。这大概就是我学摄影多年来最主要的体会。面对生活繁复多变的人、景、物、情,我拍了那么多彩色的黑白的胶卷,收获能有多少?古人说:“学有深浅,才有庸俊”,如果要断论涉学海的深浅,量才智的庸俊,恐怕自己还远没有达到学深才俊的程度。
摄影,当然不是神秘的艺术,倘若如此哪还会有千百万持相机的人呢?摄影,当然也不是容易的艺术,倘若如此哪还会仅有少部分进取者让众人赞叹不已呢?艺术就是这样,高手所得,便为大家所求,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人们就在这得与求之间,筑起了心灵沟通的桥梁。
我之所以学摄影,是因为它有做人的启迪,也有习艺的悦愉,为着美为着真,我便去认识、去反映、去创造。
认识,发于心态,而心态的积淀和抒发,都是以生活为本的。认识生活,不仅仅有对富于魅力的美的赞颂,还有对人的情思的张扬和对实生活的多种评判。摄影,需要创作者具备坚实的生活认识能力。
反映,出自认识,认定或认同生活中的所取所失,都需要形象的反映,这反映既然来源你自己的一种认识,那么,它必然应是你自己的一种反映。摄影,也需要创作者具备独到的生活反映水平。
创造,就是造化原生活的艺术本领,摄影是人们对生活的认识和反映,那么它更是一种创造,一种个性化的艺术创造。创造,将会使你开阔眼界、深化情思、纯洁心灵。
我想,无论纪实还是造意,学摄影都要从自我的认识、反映和创造出发,去实现自己不可替代的独立的摄影世界。
摄影,应是现代人对人生、对现实冷静的观照。摄影艺术的审美质感和审美境界,多是从人生的直觉中获得,从现实的直觉中提炼。
摄影,无论造美还是状物,不应仅仅满足于对生活提出一般的简单答案,而应当要促使人们去思考自身和生活本身的多重复杂面,使人们“对生活中的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进步与反动进行一种新的反思。”
摄影,不单单是对人生、对现实进行如实描写,而是要努力让人们通过各自的体验与经历,对人生对现实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在更高层次的反思过程中,从宏观的历史角度,强化和提高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
摄影,不仅仅是单纯的造美工具,它更应成为剖析人生、剖析现实和剖析人作为人的价值的利器。但是利器决非没有造美可言,美存在于社会、自然之中,社会和自然是人修身养性之本,人要改造社会,也需要净化自然,这就是造美。造美不仅需要讴歌和评价,也要鞭笞。如果缺乏作为真正摄影的社会责任感,不仅不能造美,相反会引起美的弱化,甚至引起丑的泛滥。
我们需要使摄影逐步建立起一种画面与观众(或读者)之间的思考空间。这种思考空间,正是通过人们在求实性思考过程中,达到自我认识,从而获得思想上的解放和认识上的开拓。我想,思考是本质的。从这思考出发,无论创作实践,还是理论探讨,都应该严格从摄影的本论把握入手。摄影就是摄影,它的本体理论,是别的艺术理论所不能替代的。我以为:传统与创新不应是水火不容的,没有传统的沉积和传承,便没有比较、鉴别和选择,也就不会有创新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