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然回首
(2015-09-07 07:47:07)
标签:
情感人格文化独立 |
分类: 隨筆 |
暮然回首
進四月了,我自然會想到林徽因(1904-1955)心中的四月天。人已在南中國的南海側畔了,可北京我還是多想往那林先生的四月天喲!
因為,用了“暮然回首”,也很自然會想到南宋詩人辛棄疾(1140-1207),那首有名的青玉案 元夕。在這詞中他寫了元宵佳節的熱鬧、繽紛的節慶遊樂歌舞景況,其實是以此作襯,在寫以冷落的留盼之涉,寫了自已個兒的心境,他用美人來比喻自已獨立不依的心志與個性,真是世間難得的絕妙。
辛棄疾的心境何止孤高、悽愴?那意識裡有許多情感的深味。
那種說的是:
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大闌珊處。
那人是誰?我常會把他的這一句絕唱用了過來,讓這定格的畫面充滿痛楚和顧盼,還有跨越悠漫的時空歲月,而那難得的回眸形成了瞬間的永恆和在日夜輪回的平淡日子裡閃躲或承受著種種激蕩暗流的浸襲,而後換來倘佯在安穩歲月平穩的靜思中。那人不正是人間的林徽因先生麼?我看見林徽因從孤寂的墓穴緩步走了出來,好似在長夜的睡夢中蘇醒,她走向了燈火闌珊處,時而是秀麗聰慧的少女身影,時而又化作機智幽默的成年英姿。都無法去想她原本是疾患在身的虛弱病者,而她的心淵裡卻充滿著許多情感的深味…。
于丹曾經對我說:你想這個世界上,千般的山川風月,有百代的悲歡離合。
當我用在歲月中惜痛逝去的時候,我不斷地思忖人間酸甜苦辣的況味,我仍然無法釋懷。
是的,我想到了深受尊敬的林徽因,她盡多的時候還是她自已一個人,那麼無奈而痛苦與病魔作抗爭,她無疑是常處一個人之苦苦的又是甜酸的思忖當中,她在想些什麼?無人可知。唯有她自已。我想,這一生做人,多少要有些神秘感的,才對。
驀然回首,多少塵煙飄飄浮浮,從我的心空中掠去,曾經的那一景一物,還有藍天白天,還有車水馬龍,還有歡笑暢述,一切又如那嗡嗡的蜜蜂,匆匆來去辛勞不知去處……
人生的路總那麼短途,還沒怎麼樣,那過逝的便成了記憶,而記憶疊層起來,卻又會消盡得一乾二淨。
是的,有些人和事,是難以忘懷的,那是永遠也無法消失的……
儘管我在林徽因先生的墓地前,突然地感覺到冷,感覺到無聲寂靜的恐懼,但先生的四月天響奏起了春天的快悅,我的心又頓時溫暖了起來。
我依戀著人生的
每一處
每一時刻
每一個良辰
還有草木與生靈
心還是有
還是那麼多
依依不忍舍去的
想往和期盼
讓我追逐
為著什麼?又守望著什麼?我總無法消結那氣喘吁吁的期盼,還有急切催促的溫馨,還有絮絮的魂不守舍的病榻癡語……,就為著這,為著淒淒的哭聲和那滾燙滾燙的淚水……
我知道,林徽因心淵裡到底沉澱著什麼,其實人生中的私秘,是不需要再表白出來的,她心淵裡的東西,只供她自已的唯一所有。永遠歸於她獨有。永遠。
想往“那人”的快樂和幸福,期望“那人”的成熟和知認,這確是我的心語。是的,沙沙的溜著,一恍就又過逝了,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一切,點點滴滴的,終無法遮掩自已個兒的行蹤和心思。
我說過:比生命還貴重。我想往的是豁然竅悟了,我期盼的是知認識世了,這是四月天,是我心中的四月天。當姹紫嫣紅的春光一抹,在我的心淵裡泛起溫柔的波閃,我會默默地祝願,請不要姑息時光的順瞬流逝,因為,那是因為有一個人永遠跟你在一起……
夜來了
有海鳥還巢的
響動
我扶窗望天
閃爍不定的
是銀河系的
星星
那裡
有吾心
有吾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