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川白鹿镇领报修院”探秘(特稿)

(2010-02-06 13:36:38)
标签:

建筑

传教士

教堂

洪传广

白鹿镇

爱道

爱与善

陈帆

大地震

废墟

文化

 

“四川白鹿镇领报修院”探秘

(特稿)

陈帆编撰

百年教堂 百年孤独 汶川地震 哀痛再生


“四川白鹿镇领报修院”探秘(特稿)

“四川白鹿镇领报修院”探秘(特稿)

“四川白鹿镇领报修院”探秘(特稿)


“四川白鹿镇领报修院”探秘(特稿)

    我在去彭州的路上,就想到很是牵念的风景区银厂沟和白鹿镇领报修院,但都因工作牵挠没有再多的时间前往震后的银厂沟和领报修院。据在一起务事的彭州市青年摄影家协会的头头们告知:面目全非了!损失无法估量啊!待下次你再来,一定陪你去仔细看看。完全毁了!

    先不去介绍曾经是知名度很髙的风景区银厂沟今昔,先从古的说起来介绍一下鲜为人知的白鹿镇领报修院。我在各个网页上编收了部分有关白鹿镇领报修院的图片,又精修编辑成组,同时也尽力在网页上收集了点有限的文字资讯又编辑整合。在此向网络诸媒体一并表示感谢!

                                                   

“四川白鹿镇领报修院”探秘(特稿)
                                                 

“四川白鹿镇领报修院”探秘(特稿)

 

“四川白鹿镇领报修院”探秘(特稿)

 

“四川白鹿镇领报修院”探秘(特稿)
 

   在四川省天主教“两会”工作的王怀茂先生,是乞今为止最有资格的撰稿人,他写的《百年教堂瞬间逝  记忆长存教友心—— 四川白鹿镇领报修院》:“○地震前的领报修院:2008年5月12日14时27分,五对新人正在四川省白鹿镇领报修院拍摄婚纱照,希冀这座极具沧桑的百年古迹见证他们新婚的喜悦。然而一分钟后,一切都变了,大地震使领报修院在新人们眼前瞬间倒塌,飞扬的尘土,落满他们洁白的礼服。新人们的眼神里充满惊恐、伤感、迷离,一座见证了百年历史的教堂就这么消失了……震前的领报修院坐落在四川彭州白鹿镇孟家林山腰,又名“上书院”。由时任修院院长的法国传教士白历山(AlexPecrdin)设计修建。1895年动工,1908年竣工,历时13年。修院作为传报福音使者的培训基地,命名为“领报修院”。领报修院整体建筑依山而建,规模宏大,气势恢弘,结构严谨,风格独特,别具一格,白色巨型建筑在山林间英姿飒爽,令瞻仰者、观赏者无不赞叹其建筑的气派、精美和壮观。领报修院曾是一座集教学、灵性修养、祈祷、生活于一体的四合院式建筑群,具有独特的罗马式与哥特式混合建筑风格。修院正门的门檐镌刻着一排法文和完工的年份(1908),法文含义是“圣母领报修院”。修院教堂的牌坊独耸于四合院之间,由厚厚的大理石建造。教堂内是木架结构,由十余根圆柱支撑着筒型拱卷顶。教堂上端由祭台、祭房、厢房组成,呈拉丁十字型,高大气派的窗户以彩色玻璃装饰,更显耀眼夺目。门庭、柱沿均为罗马式和哥特式混合建筑风格。四合院分为两层,上层有100余间分为两排的修士单人寝室,中间为走道,下层是教室、办公室、活动房、厨房、面包房,均为木质结构。四周双层木楼吸收中式古建筑技术之精华,建筑内的楼阁、走廊、窗格线条、墙面颜料搭配以及工匠技巧都是现代建筑望尘莫及的。四合院沿广场三方以圣母大教堂为中心,以体现圣母领报之深刻含意。最下层因地势而建作为地下储藏室。特别是楼外巨型的弧形步梯从地面延伸至二楼,更显恢宏气势之特色。清嘉庆四年(1799年)四川代牧区在四川与云南交界处的罗壤沟山区开办过神哲学院,1801年—1815年四川代牧区主教徐德新将罗壤沟修院迁至四川西部的天全县,命名为立书堂。后又从天全迁至宝兴邓池沟称为穆坪修院。骆书雅任川北代牧区主教时,又将穆坪修院迁至彭州白鹿领报修院。1920年又将大修院迁至成都平安桥29号。白鹿领报修院为中修院。1935年白鹿领报修院因山体泥石流冲毁了教堂,大中修院均迁至成都平安桥。○被地震损毁的领报修院:白鹿领报修院曾是四川神职人员的摇篮,是西南地区培养天主教神职人员的重要场所,大批天主教徒从这里走向各地,为培养四川和西南教会人才立下了卓越的功业。领报修院完整地保留了那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信息,它既是中西文化融合的象征,更是研究中西文化和建筑的典范,是国内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1989年10月23日彭州市人民政府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2006)19号文公布白鹿领报修院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5月24日是白鹿领报修院建院100周年,成都教区正在筹备领报修院建院百年大庆。计划筹建四川天主教博物馆、教会展览厅。并利用深山的幽静作为四川教会神职人员和教友学习、避静之地,回归自然、净化心灵,使领报修院成为瞻仰、朝圣、参观旅行的圣地。不幸的是,它终究没有坚持站立到12天以后,昔日雄伟壮观的领报修院如今已是断壁残垣,一片废墟,令人深感痛惜。但白鹿领报修院在四川天主教历史中不可磨灭的功绩和辉煌将永载史册,百年教堂的形象也将永远铭刻在广大教友的记忆中。同时,我们也相信,作为在大地震灾害中损毁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鹿镇领报修院会将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重视,得以早日恢复重建。(资讯来源中国宗教网/责任编辑赛勤)

                                              

“四川白鹿镇领报修院”探秘(特稿)

 

“四川白鹿镇领报修院”探秘(特稿)

 

“四川白鹿镇领报修院”探秘(特稿)

 

“四川白鹿镇领报修院”探秘(特稿)

 

“四川白鹿镇领报修院”探秘(特稿)


 

   在一篇《百年孤独:四川彭州白鹿上书院(转)》的资讯中介绍说:“白鹿上书院座落于四川彭州白鹿镇的深山中,过去曾是一个天主教的修院,又称“圣母领报修院”。书院按照纯正的法式风格建造。工程从一八九五年动工修建到一九O八年竣工完成,整个工程动用民工近千人,历时一三年的时间。如今的书院虽经历百年,遍地碎石,杂草丛生,但被暗淡的楼房过厅映衬着的钟楼,以及建筑群那类似于巴黎圣母院的宏伟外观依稀还能看出往日的辉煌与壮美。”(引用地址:http://www.xici.net/b811306/d66412334.htm

   另一篇有关资讯《国内西南四川风景名胜绝版再现——“深山传奇”白鹿上书院》是这样的介绍:“2008年5月12日的一场地震,使四川一部分景点成为消失的风景。白鹿上书院也未能幸免,地震中,这座百年遗迹在短短八秒钟内全面坍塌,通体白色的石质大门断裂成梯形,粗壮的半圆柱形门柱只有底部尚存。不管重建与否,短期内我们都不可能看到这座被称为“深山传奇”的宏大建筑,只能通过以前记载的文字和图片来领略曾经的辉煌。地震前的白鹿上书院四川彭州市白鹿镇的深山中,有一座法式风格的建筑,这就是白鹿上书院。白鹿上书院过去曾是一个天主教的修院,又称“圣母领报修院”。时间追溯到1865年,一个名叫洪传广的传教士,带着圣经和他法国式的浪漫理想,千里迢迢远涉蜀道来到白鹿镇,他一下子被这里纯朴的民风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所感动了。从那之后,他用了20多年的时间和精力来修建白鹿上书院,终于在19世纪未建成了这座规模宏大的天主教的圣殿。这所教堂是近现代中西结合的建筑典范。是由法国天主教传教士骆书雅、伯历山共同设计兴建,分为上书院、下书院,是成都市教区培养天主教传教士的神哲学院。该院坐西朝东,砖木结构,两楼一底,四合院布局,悬山式屋顶,分为前厅、后厅、耳房。该建筑规模雄伟宏大,结构严谨,风格独特。”(来源腾讯旅游/作者:manxiaoqing

                                        

“四川白鹿镇领报修院”探秘(特稿)

 

“四川白鹿镇领报修院”探秘(特稿)


“四川白鹿镇领报修院”探秘(特稿)

 

“四川白鹿镇领报修院”探秘(特稿)


 

   还有一位叫阿罗德的古巴记者在题为《白鹿镇,走向更美好的未来》的电讯中报道说:“20世纪初,法国的天主教传道士来到四川彭州,被白鹿镇的美丽深深吸引,于是在村庄的小山丘顶上建立了教堂。也许正是这个时侯,白鹿镇开始进入西方人的视野。从此以后,由于和法国教堂风格相似,当地人把这座白色的经典小教堂称为白鹿上书院(圣母领报修院)。白鹿上书院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古老的天主教堂,建于1908年。100年后的2008年5月12日,8级的地震无情地摧毁了这座建筑奇葩。2009年4月26号,在通往彭州的高速公路上,我们没有遇到交通堵塞,顺利地到达了白鹿镇。在这一小时的旅途中,我为灾后重建的景象所震惊。临时的住所,荒芜的土地,废墟,瓦砾堆……都渐渐地被投身到重建工作中的男男女女忙碌的身影所替代。崭新的民居,政府的办公楼逐渐在改变这片被摧毁的土地的面貌。随着我们逐渐驶入白鹿镇,路变得越来越窄,终于我们到了目的地。白鹿镇是一个小镇:到处是重建用的各种建材,人们在忙着干活,有的在照看自己的生意,务农是这里最基本的谋生手段。大街中央的台球桌,当地的农贸市场,茶室,当地特色的饭馆正和残垣断壁共存着。这些新建的房屋,见证着那个噩梦曾经留下的伤口慢慢地愈合。农业、矿业和中医药用植物的种植是白鹿镇的经济支柱。这里盛产黄连,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功能的草药。黄连生长在当地3000米高的高山上,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每公斤能卖到250元。一亩(中国的一亩等于1/15公顷)地能够收获700公斤黄连。周来医生在白鹿镇行医已经32年,是当地为数不多几个学贯中西的医生之一。他伤心地回忆道,2008年5月,镇上的医院在地震中化为废墟。400多名受伤的群众在由飞利浦公司、国际红十字会、中央政府和省市政府赞助建造的临时卫生所进行治疗。现在,周医生在医疗站进行灾难应急的培训和训练。周医生的家被严重地毁坏了,包括第一层他妻子李天羽(音译)经营的小饭馆。在帐篷中生活了4个月之后,周医生开始重建他的家园。他的妻子决定不开小饭馆了,改为经营建材和五金商店。“我们不是为了赚钱,”他说,“而是希望为人们的重建提供更多的便利。”各级政府已经将3万元派发到各个家庭,帮助他们重建家园。这样,居民们只需支付重建预算的五分之一。在山坡下,小河边,坐落着白鹿镇小学。它在地震中被严重摧毁,成为了“地震博物馆”。要到达这个小学,必须穿过一座小桥。这座小桥也是当时法国传教士为了便利通往“白鹿圣母院”所建。一个世纪之后,这座桥在地震中被摧毁,河的两岸不再相连。踏过用树干和竹子临时搭建的小桥,我们来到了白鹿小学。这里自然是残垣断壁,一片灾后的景象。2008年5月12日下午,当学校还沉浸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时,汶川地震摇动了白鹿小镇。然而,奇迹般地,由于老师们的迅速反应,学生们都被转移出教室,没有任何人员伤亡。当时,学校后面的楼房被掀起3米高。这是“神奇的”历史事实,但是除了“神奇”之外,这也反映了地震对这个地区造成的严重伤害。在回白鹿镇的途中,我深深地陶醉在白鹿镇人民的微笑和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中。”(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编辑姚毅婧/翻译陈岚)

更为详尽的咨询再也没有,由于汶川大地震,让我们更多的国人及海外朋友知道了“深藏”于中国四川省彭州市白鹿镇的圣女领报修院。通过以上有限的史料介绍,我们知道了这样的基本事实:“1865年,一个名叫洪传广的传教士。”是他“带着圣经和他法国式的浪漫理想,千里迢迢远涉蜀道来到白鹿镇,他一下子被这里纯朴的民风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所感动了。从那之后,他用了20多年的时间和精力来修建白鹿上书院,终于在19世纪未建成了这座规模宏大的天主教的圣殿。”

                                                 

“四川白鹿镇领报修院”探秘(特稿)

 

“四川白鹿镇领报修院”探秘(特稿)

 

“四川白鹿镇领报修院”探秘(特稿)

 

“四川白鹿镇领报修院”探秘(特稿)

 

“四川白鹿镇领报修院”探秘(特稿)

    关注“白鹿镇领报修院”的文化人、记者、中外人士、普通人都是可敬的。为此,政府及相关机构的关注也是值得肯定的。据王怀茂先生介绍:“2008年5月24日是白鹿领报修院建院100周年,成都教区正在筹备领报修院建院百年大庆。计划筹建四川天主教博物馆、教会展览厅。并利用深山的幽静作为四川教会神职人员和教友学习、避静之地,回归自然、净化心灵,使领报修院成为瞻仰、朝圣、参观旅行的圣地。”这样纯良的打算却被汶川大地震消灭。而当大灾催毁了这座百年敎堂后,它被披露在了国际传媒中,引起国际坊间多方注意和关注。

    据悉,法国宗教界方面甚为关注,并引起西方教迋注意。据说,将斥巨资重修白鹿镇领报修院。

百年教堂 将会恢复原貌吗?世人拭目以待。

“四川白鹿镇领报修院”探秘(特稿)

“四川白鹿镇领报修院”探秘(特稿)

“四川白鹿镇领报修院”探秘(特稿)

“四川白鹿镇领报修院”探秘(特稿)

“四川白鹿镇领报修院”探秘(特稿)

 

5.12汶川大地震爆发了……

“四川白鹿镇领报修院”探秘(特稿)

 

“四川白鹿镇领报修院”探秘(特稿)

“四川白鹿镇领报修院”探秘(特稿)

 

“四川白鹿镇领报修院”探秘(特稿)

 

“四川白鹿镇领报修院”探秘(特稿)

 

“四川白鹿镇领报修院”探秘(特稿)

 

“四川白鹿镇领报修院”探秘(特稿)


“四川白鹿镇领报修院”探秘(特稿)  






百年教堂 将会恢复原貌吗?世人拭目以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