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关起满室 不足氧气
(阅读与思考)
2010-01-11
15:39:54
【选编手记】要不是绿茶风筝带着淡淡的清香,飘到我书坊来,我也不会读到她这篇叫《关起满室不足氧气》的文稿。而这句词是出至三毛(陈平)那首《怀念》歌词中的一句。我读过这篇随笔过后,如果没有判断错,象是一位小姑娘的文笔,清柔带着凝问的困恐与不安,足见是用心思的人。读书与人生息息相关,会对你认识生命与人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启迪和体识。她这样认识三毛的,她说:“小一点的时候,我的一个朋友非常喜欢三毛,她那里有许多三毛的书,我也受益地看了不少.那时只从她的作品里看到了热情、潇洒与豁达,艳羡她流浪远方、浪迹天涯.十九年过去了,现在重温她的作品,多少品味出点真性与才情,敏感与柔弱,多愁与哀伤,和潇洒文字后别人不易察觉的辛酸来。”人生,最要紧的是珍惜生命,而为什么在人生的坦途上,象三毛这样对生活充满热爱和智睿的作家,会绝望的结束自已的生命?我的经历告诉我:生命的意义远非金钱和物质所能达得到的。正因为在这个不公正的世俗社会,充满着金钱的诱惑与无尽对物质追求的享乐,只要在人类社会充满着人欲不择手段的盘剥、掠夺,就有贫富的悬殊和仇恨,就有人与人不断加剧的冷漠与疏离。冷漠与疏离已成为全人类最大的心理病害。我想,三毛奔走于世界各地,她到底在寻找什么?知道她或者读过她的书的知性人,都会说:三毛还是为了爱。是的,是为了爱,但三毛所认知的爱,她却失望了直至绝望而不能自拔,还有海子?当然并非都会走上绝路还有林徽因、季慕林……,我是认知人类学的一种基本的核心要素的:宿命意识和游戏意识的相存相依。人类致命的局限性:也正是人类的本质,脱不开“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赏。
绿茶风筝/文
那是1991年1月4日的夜,作家三毛在狭小的空间里面容祥和,颈绕丝袜,自缢而去.消沉孤独的灵魂在深夜里低低啜泣,传进了无眠的病榻,红花睡衣保持着往日的温柔,低垂的眼神,已看不见清冷的月色,只有不朽的文字还在吟唱:“不要问我从那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流浪远方
流浪……”
小一点的时候,我的一个朋友非常喜欢三毛,她那里有许多三毛的书,我也受益地看了不少.那时只从她的作品里看到了热情、潇洒与豁达,艳羡她流浪远方、浪迹天涯.十九年过去了,现在重温她的作品,多少品味出点真性与才情,敏感与柔弱,多愁与哀伤,和潇洒文字后别人不易察觉的辛酸来.
"我笑,便面如春花,定是能感动人的,任他是谁。"
---三毛
世间的情与理,冷与痛自始至终都是各有宿命,美丽玄妙的爱情总以空洞虚幻来结束.作家却能保持一颗敏感的心,时时自省,又在时时顿悟,踏上如履薄冰的路.永恒的东西只在她干裂的嘴唇上带来忧郁的微笑,所有的声音或许就像一把尖刀残忍地扎在她敏锐的神经上,让她的痛苦变得比常人更无法忍受.三毛曾说:"我的写作生活,就是我的爱情生活。"爱原来是多么脆弱的支柱,一经生离,就转瞬化为死别的一撮尘土。
我至今不能悟出人生的真谛来,是因为太过平凡与庸懒,我没有饱尝过彻夜失眠的痛苦,也没有流浪他乡的自在任性,仅在自恋的温床上消化掉生活安逸的梦。
不知为什么总是想起这首<怀念>的歌词,"关起满室不足的氧气."是为了呼吸与爱共有的氧气?还是为了窒息与痛煎熬的氧气呢?她疲乏得像个狂人。
那一夜永远的消逝了,一颗美丽的星星陨落了."在深夜里,她醒来,那种声音还是如同潮汐一般在她身畔起伏。而她要的不是这些,她要的是黎明,一种没有任何声音的黎明。即使她如此渴望着,回声还是不肯退去。"(引自三毛<回声>)
所有的一切都显得不那么真实!
她的文字比她自己还要真实!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
永远纪念你,三毛!
写于北京
(原创制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分类:冰花散落[原创]
绿茶风筝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iceicezbb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