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心去求

我愿意从内心去求,那不是虚荣和自私而是内心悟世的真谛,那真谛又是甚么?我想应该是:简化为生,从内心发出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那快乐又是甚么呢?我的快乐并没有回避痛苦,我的快乐正是从痛苦中寻找到的。
—陈 帆【内心独白】
某年某月我在南京大学出席一次高层会晤,闲间曾独了自一人参拜过栖霞山古寺,幸得云谷禅教诲一则,现录下以自修自悟。
云谷禅师教诲说:
只要能回头,从自己内心里去求,内心有感,外面自然有应。感应道交,没有不通的。那就不是只得道德仁义,也可以得外面的功名富贵。内外双得,这样如理如法的去求,才真正有利益,真正能够得到。若不能反过来向内心去反省,而只有向外面去攀援追求,这样求之,固然有很多方法门道,而能得到的,还是原来命中有的,并不是求来的。命中没有的,还是求不到。内外双失,内心失去道德仁义,外面失去功名富贵,不从内心去求,所以没有利益。
在此,我又把六祖慧能大和尚在《坛经》中告诫的话,同时录证在此: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
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我虽然不是无神论者,也不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只是有一点点佛心而已,但佛教高僧的这些教诲,无不深透我心,而深感修悟的不及。
人生苦短和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之说,都在警示大凡俗人:一切的行为举止都要受到世俗社会的挑剔和苛待。人何以应对?是一个十分基本的现实问题。
六祖慧能大和尚的教诲,虽然只有16个字,但大和尚强调了心的意义,这是对大凡俗人讲,人心的重要。福道并不远,仅有方寸之距,唯有用心去悟,便终会感悟到通达的道理。可见,心之不感则不可以通达。那么,心又作何而感呢?
云谷禅师的一番话作了明白的开示,他也谈到了内心的问题,故所谓“内心有感,外面自然有应。”而“感应道交,没有不通的。”
那么,人处在人生坦途中,总在让人面对一些困扰,怎么去面对?向内心去反省是十分的要紧,若困扰迫你而来,便知自己应如何面对,这就是反省后的动力,怎么起生动力?用心去感吧!云谷禅师已告诉你:“如理如法的去求,才真正有利益,真正能够得到。”是不是呢?胡思乱想是丝毫也没有用的,胡思乱想不是心动而是劳动,劳神之动,必要诫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