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丁香树下的菩提妄念

(2008-04-14 12:18:06)
标签:

文化

 

丁香树下的菩提妄念

 

 

 

丁香树下的菩提妄念 

僧大学士出门迎客至。

丁香树下的菩提妄念 

千年古刹“法海真源”真在何处?源在何处?

丁香树下的菩提妄念 

铜铁铸的炉已斑剝了,物质端好不能,佛也这么开示。

 

    法源寺的来由,我已在前篇讲过,这寺庙让李傲说着了,古且奇且丽。古,上千几十年的寺院,做历代皇上的少不了要御赐些啥,跟着就是做朝臣命官的屁溜似的也要关照支持一番,再就是文人骚客登得庙门都要留些个诗词斌之类的风雅文字。

 

丁香树下的菩提妄念 

娇艳诱迷人心的丁香花都是瞬间的美丽。

丁香树下的菩提妄念 

千年古柏,命大啊!佛说:修来果。

丁香树下的菩提妄念 

大雄盖世,也只是说说,信与不信由你。

 

    说真的,有几个爷几位女流在这“法海真源”的庙斋之中,弄懂了活与死的理儿?说奇也就奇在这儿,这寺庙内的真谛之宝,让人瞅着就喜欢,比如天王殿右侧隙地有象槐,相传生自唐代,阅千余年,仅存其中,因其折落处有象鼻形,遂谓之“象槐”。再有,寺内东北隅精舍内北壁刻有:清咸丰元年十一月十六日吕新吾《身家盛衰循环图说》,上刻圆图,“以困穷、悔奋、勤苦、节俭、积贮、富足、骄满、豪奢、淫暴、祸变,十者相循环。”你细琢磨,无论何者为生,都得如此的自然循环,还有象这象那的拿来开解说事得吉防祸之途,古代人就这么掂斤挂两的寻摸着了。

 

 丁香树下的菩提妄念

莲花印心,才可观世得吉音。

丁香树下的菩提妄念 

花香溢庭,不可执著于心。

 丁香树下的菩提妄念

 达摩祖师的棺房生死轮回:来与去。菩萨也一样。

 丁香树下的菩提妄念

佛陀在上的目的开示你:居高临下瞅得真瞅得远。凡夫俗子雾天除外。

 

     再识那丽,有记载文字就说:寺中花木历代秀丽多姿,而令赏惜者流连忘归。数百年的古银杏、海棠,槐柏和后辈的子子孙孙花草树木婆娑荫覆庙庭,早已传为佳话,现在眼皮底下,除了古树,还有满寺院角落都有的各色丁香正可数上十多个品种,幽香扑来能让你能醉半入痴的。京上四月丁香花盛旺可人,瞅着品着连菩萨都忘了拜。

 

 丁香树下的菩提妄念

色诱,是人的本性。色戒呢?自已去悟就是了。

丁香树下的菩提妄念 

长老有尊,徒辈得道。如何得?此学僧犯忌了!他又在俸承。

 丁香树下的菩提妄念

茶道出始于唐,让日本保留了。中国人又拿回来学,僧人讲究禅茶会友。

丁香树下的菩提妄念 

日本正宗九千家茶道,入了法源佛境的殊胜之饮。

 丁香树下的菩提妄念

怎样?佛学院的大学士比耶鲁、斯坦福如何?

 

     李傲算他能,厚厚的一本《法源寺》也不知倒底儿在说啥?我让隆藏法师引进他的禅房,书真不少。像个学问人。随他而入的还有两位西郊人大的女同学,说是选修了佛学要请教隆藏师傅。隆藏笑容可掬而谦和,进得房寝忙着赠他分送的内学佛书。我掂着那本沉沉的《般若经瑜伽释》,是北京一位深怀佛性的学者韩清静居士的专著,顺手即翻阅,走字行间中顿着灵气生生,似如进了什么境界似的好奇而想一一探究。

 

 丁香树下的菩提妄念

   同窗班伴阳光沐浴下的畅然,佛僧大学士们全起欲了。

 

    可佛说,不可执著,怎好一味的死入门来活剝善解其道乎?不可,不可。俺便随翻即跳,颠前倒后的在字里行间窜起胡同来了。知障破障、证因证果、一切世界、一切有情、三千大千世界、不堕於事。有情界施设所施设、有情想、我想、我执、我见、我断、命者、受者、奉持、具德、具慧、和合所为、非不有情、非有想非无想、永离贪欲、信受奉行、迷闷、真实想、现在心、开觉、虚空虚人妥、最胜付嘱、无边福聚、端身正愿、慧眼、谛听、应有志想、应作如是观、摄伏其心……

 

 丁香树下的菩提妄念

学僧的开明,恐会改变佛的主张。不知弥勒如是观么?

 

    事物真相真理,决不为我们自心所想而成就,也不为我们语言所说而可知。事物既有离言说的本来面目,非有离言说智慧不能知道的。这离言说智慧,就是佛说的无分别智。

 丁香树下的菩提妄念

经堂诵诗必修的精程,当梵音颂涌,九天宇空仍寂寂无声。

 

    可叹可惊韩居士佛经深厚学养精沉,这番论断呼得天地颤震日月无光。我突然又念起“我的千岁寒”王朔来了,他那篇“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的文,我至今都没瞅懂,那韩大居士的释论更恐难知究么?且慢,千岁寒·王这歹文还有个正儿八经的副标题在:连金刚那样坚固都能打破的通向彼岸的智慧。

 

 丁香树下的菩提妄念

    诵经毕后,学僧自有严格行走归路,去哪儿?回寝室呗!还能去游乐塲?

 

    千岁寒·王善作“话剧对白”文,文中多有扮角,其实我知道都是他自已个儿在做秀,且不管了也罢,这位京爷比韩大人灵便,自觉着还是花花肠子来得便通,可不,市俗百姓一读就知这位爷在言语什么不是。韩大人清净居士早一把高寿的仙年了,正剧也得由他讲释不是?

 

 丁香树下的菩提妄念

  先师是一个个仙逝了,后来者仍要跟进。能去极乐世界么?

 

    千岁寒·王说白:如果站在佛法的立场认识生命。执普于一切皆空。自我还是会出现,众人皆醉我独醒,空虚得比谁都真实。以为这个空无承当的自我可以跳出自然律别人都死光了就你还活着!又说白道:如果站在世间本无法、历史无必然的立场,自我还是会出现,很偶默很神秘的样子,来得很足奚跷,一生所遇人事桩桩件件无大有深意,莫非来此有事?不会正是佛本人吧?

 

    清静居士·韩说白:般若波罗蜜多是梵语,此语的意义,就是无分别智。一切凡夫所见所闻所觉所知一切事均,有种种的分别。都不能离种种言说,不能亲证事物真相。虽有聪明智慧,决看不透事物真理。因为新支智是依言说而起的。有言说就有分别。又说白道:虽说有智,也是有分别智。分别愈多,离真相愈远,知真理愈难。作心上假想的作用。决定不知事物真相真理。这是断然无疑的。

 

    若不是身入了宣武区拐弯磨角窜胡同里,踏步进了法源寺,这二位爷说的话儿,就不会那么用着实心去琢磨。一个爱问究理儿,一个爱引根作结。其实生问的答释的都是一个意思。但,两解了。人,吃五谷杂粮吃喝拉屎肉脱脱的生老病故,怎么不“分别”,生来就生分别,或说区别和取舍,甭先说“智”,那障阻就横在你面前多多,超多。这不,分别障也!

 

    千岁寒·王自称俗人粗夫,这位爷心里明白:怎纠缠着人事了却得尽么?所以然“自我还是会出现”,他讲了实在法门,佛法众多法门,这应算到一种。

 

    清静居士·韩清正如盘而不拘言戏,正念正讲正为也不会不妥。可实行起来那就难了,可说是佛上观的清净法门,凡夫俗子几个能为耻施?

 

     卐入佛境却被丁香花诱惑,岂不分别乎?色娇味柔香遭沁诱岂能不想不迷。想,即分别;迷即起欲,想迷便引女色之诱,此不为障么?更谈何智?走到法源寺后院静坐自忖,我仍体悟,有道是:有情即生,无情即灭。情生于命,命出于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相思恋江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