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的冷涩
善良与慈悲,是我人生路上的心底,拴系不放的命结。我在少年时代,一个对人生一无所知的稚气小男孩,竟被收音机里讲的一个故事纳住了魂儿。这是一个有关田螺姑娘的民间传说,因为是广播剧有角儿的对白,也有悠雅动人的音乐配伴着,让只有十四、五岁的我听入了迷,并留下好多天的稚情牵扰。
这是我涉足人生头一次,被真纯的男女爱情故事所牵扰,而留下了至今都还抹之不灭挥之不去的印痕。奇怪的是,这个现在看来如此单朴的有关仙女爱上乡间贫困青年,进而又结为患难夫妻的故事,为何又能让一颗稚嫩的心灵如此痴迷?田螺成精化着美丽善良又温纯的姑娘,情切切的追逐相依着她深爱的丈夫,我自已都弄不明白,怎么也那么喜欢这田螺姑娘?
多少年过去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并不像我少年时感觉那么简单纯净,我现在才明白,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也是古代先辈对人生的一种理想化的期盼和追求而己,这么完美的姑娘,哪个男人不想娶?只可惜现实的人生却几乎难寻。人的善良与慈悲是最根夲的东西,可这种人人都须具备的人德,却要面对无尽欲望的浸蚀。我应该是个理想主义者,那形成的根因,真的要引牵到少年时田螺姑娘这个广播剧对我的影响。
认真说,文艺作品的娱敎作用,无论是纯良的还是邪恶的,对十几岁的男女少年的移殖作用最直接也最深刻,我个人的人生初始的视听经历,就是明证。坦率的自白:能影响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一生。问题的关键是,在这个少年时期家庭和学校给予的培育又十分重要,什么是良好敎育?怎样才算良好敎育?当下的社会物欲横流也都难判定。因为,最根夲的还是自己对眼中世界的直觉,那十几岁的孩子那是什么直觉能力?但,我所领语的还是幼小心灵的价值取向,或许都跟家庭和学校密切相关。但,再怎么相关,那幼小心灵自我取向的形成,那种取舍好恶,是很难用语言所能表达得清清白白的。
我的人生并非精采,却多有些传奇的色彩,特别对待情感生活,常常是用田螺姑娘来确认自己的择偶标准,我也会用心去表达一个像样男人该有的真情和责任心,但结果都事与愿违,以失落告终。现实中的田螺姑娘其实极少有,或者说根本就没有。人生的冷暖若用金钱来量衡,那这世界会有太多变堕落的男人和女人。我在这暖冬的冷涩,那牵动心弦的苦楚,一直就跟情感有关。
有时候男人并不是真正有那么坚强,你奈何这社会能怎样?但善良和慈悲却仍然是我追逐的终极目标,无论怎样与我与别人,我都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