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通过新浪新闻点击进入了郑渊洁的BLOG,读了老郑[希望《福娃》动画片不会成为动画界的《无极》]的文章,深为他辞去《福娃》总编剧的行为表示赞成,以为实乃明智之举。
“我的确辞去了深圳版《福娃》动画片总编剧,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对《福娃》动画片的理解和该公司有出入,我的创作理念无法实施。于是我辞去了总编剧。我是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评委中唯一的童话作家,我对福娃很有感情。我希望《福娃》动画片能成为振兴中国动画产业的催化剂,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能够通过动画片《福娃》成为中国亿万孩子的朋友。我希望《福娃》完成摄制播出后,能受到全国亿万孩子的喜爱,不会成为动画界的《无极》。”
从郑渊洁的文字中不难看出,他作为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评委中唯一的童话作家,对福娃有着很深的感情。但辞职的背后却有着不少的无奈。
可以说,福娃自从被确定为2008奥运会的吉祥物以后,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卡通形象了,人们赋予他们的东西,想从他们身上获取的东西,都太多太多。
一方面,我们必须让他们赋有奥运会“更快、更高、更强”和“世界大家庭”“绿色和平”等一切正面的意义;
二方面,我们还要让他们代表中国人民的优良传统美德和热情好客的诚意;
三方面,我们还要让他们为奥组委挣到更多的钱---随着商业的脚步进入了奥运会,商业的授权行为已经成为惯例。
奥组委把福娃的动画片拍摄权利授予深圳凤凰星,本身是已经盈利了的。但凤凰星如何让拍出来的动画片挣到钱,或者象他们期望的挣到更多的钱,就有些不可预知了。在我看他至少有几个方面的困惑:
其一是福娃的定位太正面,不好做戏。这里我们应该区分形象代言人和影视作品人物之间的不同。形象代言人的形象内涵表现得越集中越好,不能有与主题相冲突的内容,一般要求“高、大、全”。而当代影视作品的人物,则要求越丰富越好。好人没有缺点就不卖座,坏人也有他坏的苦衷。就连7、8岁的孩子观众喜欢的也多是那些有着明显优点的“坏孩子”,至少是“顽皮的好孩子”。这样,两者之间就会产生强烈的冲突,要做到两全其美,对编剧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其二是关注的人太多,期望值太高,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想做到人人说好,太难!众口难调呀。只要有一点反面意见,就会惊动高层领导。批《无极》的人再多,也只是文艺圈的事。批《福娃》的人一多,就是民族的事,国家的事,世界的事。承载太多,压力太大,谁做编剧都不能保证写出大家都满意的剧本。
其三是制作单位的功利问题。凤凰星拿下《福娃》的制作权,肯定是花了代价的。所以他一定是想要出名的,而且也是想要赚钱的,毕竟不是无偿的公益事业。于是出于商业的目的,就一定会有一套维护公司利益的方案,结果恰恰和郑渊洁的理想相背,于是双方分道扬镳便是自然的了。
所以郑渊洁是明智的:
没把握的仗不打!
不能按自己的想法去打的仗不打!
但郑渊洁的明智,却有点知难而退和名则保身的意思了。
不过还能够理解,换了我,也一样。
只是心中倒有了一点期待:2008年的时候,那《福娃》的动画片到底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