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娱乐 |



我时常在想,由于传统文化和社会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在钢琴教学上也存在着思维和理念上的很大差异,如果我们能够从这些差异中找出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那么,我们的“功夫”就更有“用武之地”了。如:除了技术硬功的苦练外,我们还需要思想软功的修炼,软功是一种思想和精神,是一种境界和气质,吸取其它文化艺术精髓是修炼软功之道。前些天,我很荣幸的跟著名女歌唱家巴托莉在法国演出,她的意大利歌曲唱得特别好,声音美得就象在梦里听到远处飘来的歌声一样,温暖柔和却又能穿透人的心灵,这种充满质感的声音对我的演奏很有启发。
说到“功夫”,我想起了不久前在林肯中心演奏了谭盾专门为我而写的钢琴协奏曲。谭盾在这部作品中,把中国功夫中的刚柔并济和禅宗神秘以及侠客情怀融合在了一起。我在与他交流和探讨这部作品的时候,感觉他没少拜武林高手和寺院高僧为师,要不他怎么会对铁沙掌啊,一指禅啊,醉拳啊整得那么明白的呢?当我第一次在钢琴上弹奏这部作品的时候,他让我在很多地方都用手掌,拳头和手臂来敲击和捶打键盘。他说,手指可以弹出昆曲的柔情,拳头可以敲出京韵大鼓的节奏,手掌手臂可以劈出如风的效果,哈哈,真是太有想象力了,而这种独特的音乐表达手法我还是第一次尝试,感觉不错,挺有意思的。这也是继《黄河》协奏曲之后的半个多世纪,华人音乐家又一次把中国钢琴协奏曲推向世界舞台,我相信这部作品的创作意义一定是非凡的。
一直以来,我都经常在问自己,音乐究竟能为社会做点什么?音乐能改变世界吗?中西方的不同文化又会对人的价值观产生些什么样的差异和影响?我所走的路是否能给人带来启迪的同时,又能折射出一些现象给人反思呢?为此,近期我出了一本自传——《郎朗千里之行:我的故事》。这本自传虽然不是全部由我亲笔撰写,但绝对是我亲自审阅和修改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大家在了解我,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区别和感应时提供多个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