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学与极权主义(LiteratureandTotalitarianism)

(2022-11-19 09:53:16)

文学与极权主义(Literature and Totalitarianism

乔治.奥威尔

 

正是当一个人思考在我们的时代诚实地写作、不带偏见地写作之难以为继时,他才开始抓住未来时代的整个文学所面临的威胁的本质。

我们生活在一个自主个体几近绝迹的时代,或者应该说,生活在一个个体不再拥有自主性幻觉的时代。文学是如此,批评也是如此。我们都自然而然地视自主个体为理所当然。过去四百年的整个欧洲现代文学,建立在思想诚实(intellectual honesty)的概念上,我们对于作家的首要要求就是不说谎,他说的是他确认为真的、确实相信的、真实感受到的东西。

关于艺术作品,我们能够指出的最糟糕的事情,就是它是不诚实的。相比创造性的文学,批评更是如此。在创造性的文学作品中,只要作家基本上是诚实的,一定的姿态和风格追求、甚至一定的欺骗,都无伤大雅。现代文学基本上是个体性的东西,如果不是一个人的所思所感的诚实表达,那它就什么也不是。我们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但一旦一个人把这点形诸言辞,他就意识到了文学受到了怎么样的威胁。因为这是一个极权国家的时代(the age of the totalitarian state, 它不能、或许也不允许个体有任何的自由(不管是什么自由)。当我们提到极权主义的时候,我们一下子就想到了德国、苏联和意大利。但我认为面对的危险是:极权主义现象正在成为世界性的。很显然,自由资本主义的时代正在终结,一个接一个的国家在采取集中化的经济(称之为社会主义或国家资本主义)。与之伴随的,是个体的经济自由、很大程度上也包括其做自己喜欢之事的自由、选择工作的自由、移居的自由,也已趋于丧失。这种趋势的含义直到最近才被预测到。人们一直没有充分意识到的是:经济自由的丧失将对于个体自由造成何种影响。社会主义通常被当作道德化的自由主义(moralized liberalism)。国家将负责你的经济生活,使你免于贫困、失业的威胁等等,并且不会干涉你的私人心智生活(private intellectual life)。艺术还将像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那样繁荣,甚至更加繁荣,因为艺术家不必再处于经济必然性的重压之下。

现在,依据已经看到的证据,我们必须承认,这些理想全部未能实现。极权主义对思想自由的摧毁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其对思想的控制不仅是消极的,而且是积极的。它不仅禁止你表达甚至思考某些思想,而且命令你应该思考什么。它为你创造了一种意识形态,它试图统治你的情感生命,并安装一种行为准则(setting up a code of conduct)。它极尽可能让你脱离外部世界,以便将你关闭在一个人造的宇宙,在这里你没有了比较的标准。极权主义国家竭尽所能试图控制其被统治者的思想和情感————至少像控制其行动一样。

对我们而言至关重要的问题是:文学能不能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如果极权主义变成世界性现象并且持久统治下去,那么,我们原先视作文学的东西必将走向终结,而说什么“将终结的只是文艺复兴后欧洲的文学”是没有意义的——尽管看起来似乎有理。

极权主义和过去的所有正统教条(orthodoxies)存在致命区别,无论在东方还是欧洲都是如此。最重要的一点:过去的正统教条是不变化的,至少是不急剧变化。在中世纪的欧洲,教会命令你应该信什么,但是它至少允许你保留某些从生到死的信念,它不告诉你周一要相信这个,周二要相信另一个。今天的基督教,印度教,伊斯兰教、佛教,基本也如此。在某种意义上,他的思想是局限的,但是他一生是在相同的思想框架中度过的。他的情感没有被篡改。

现在,随着极权主义的到来,情况正好相反。极权主义国家的特殊性是:它尽管控制思想,但它并不固定思想。它确立不可置疑的教条,而又天天改变这个教条。它需要教条,因为它需要被统治者的绝对服从。但是这个教条总是由于权力政治的需要而变化不定。它宣称一贯正确,但同时攻击客观真理的概念。举一个粗俗而明显的例子。到19399月为止,每个德国人必须厌恶俄国布尔什维克,而从19399月往后,则必须崇敬崇拜它。如果这两国走向战争,那么,则又会发生激烈的变化。德国人的情感生命,他的爱和恨都时刻准备在必要的时候一夜之间来个彻底颠倒。我几乎没有必要讲这类事情对文学的影响,因为写作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情感的事务,永远不能被从外部控制。对于正统耍耍嘴皮子歌功颂德很容易,但是任何有价值的写作writing of any consequence)只有在一个人真正感到自己所说为真理的时候才可能被生产出来。没有这个,就没有创造性的冲动。所有证据都表明:极权主义对其追随者所要求的突然的情感变化,从心理学上讲都是不可能的。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如果极权主义取得世界性胜利,文学——就我们所知的文学而言——将会终结。事实上,极权主义确实发生着这样的效果。意大利的文学史残废的,德国已经没有文学。纳粹的最具有特殊性的活动即焚书。即使在俄国,我们所期待的文学的抵抗也没有发生,罪有希望的俄国作家或者自杀或者被送进监狱。

较早前我说过:自由资本主义已经明显走向终结,因此,似乎我也在暗示思想的自由也难逃此厄运。但我并不这样认为。我在结论部分要说的是:文学幸存的希望在这样一些国家:在这些国家中,自由主义已经深深扎根。我相信——这或许是一个难以实现的希望——尽管集体化经济一定会到来,这些国家将知道如何形成一种非极权主义的社会主义形式,在这里,经济个人主义消失之后,思想自由仍然能得以幸存。不管怎样,这是文学的唯一希望。所有相信文学价值的人,所有发现文学在人类历史中发挥的核心作用的人,无论他是谁,都必然也发现抵制极权主义——无论是来自外部还是内部——乃生死攸关之事。

(本文为作者19416X日在B.B.C. Overseas Service的广播讲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