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自知自己无知”?
(2011-12-21 22:04:57)
标签:
杂谈 |
阿伦特在《哲学与政治》中借助其对苏格拉底的解读而分析了“自知自己无知”的意思。
我们不能指望在人类事务世界发现“绝对永恒的真理”,而只能在“意见”中提炼“真理”,对于“凡人”——与思考永恒问题的孤独哲学家相对——而言,“最重要的是使意见更具真理性,在每种意见中发现真理并以下述方式对它进行阐述:即让包含在某人意见之中的真理向此人以及别人显示自己。”苏格拉底所谓的“自知自己无知”,无非就意蛛着:我知道自己并不掌握众人的真理,除了向他人请教并从而学习其“意见”外,我无从得知别人的真理,而这种“意见”形成于世界呈现于每个人的方式之中,世界在向他人显示自己时,是区别于其向我之显示的。也就是说,世界呈现给每人的方式是不同的,知道这点就是“自知自己无知。”可见,这句话的真实意思是:“自知自己非全知”。
理解了这点也就理解了:“对凡人而言真理是有其界限的,其界限即在其呈现之中。”对“凡人”而言,“真理”或“世界”呈现于每个人、包括自己的时候,都受制于特定的角度、立场、方位,因此是有“界限”的。没有这样的有界限的呈现,也就没有真理、没有世界。这实际上是说,在政治领域、人类事务领域,谈论没有呈现、没有进入公共领域的“真理”是没有意义的,而一经呈现、已经进入公共领域,所谓“真理”不得不变成“意见”。这也意味着,我对“真理”的认识离不开我的在世界中的立场和视野,离不开“我”。这种和“我”的相关性不是主观幻想,也不是任意曲解,而是“真理”、“世界”和“我”三者之间的切己关系:真理在公共世界呈现给每个人的方式都是不同的(所谓“固执己见”)。真理之所以呈现出“个人色彩”,是因为世界以不同的方式、角度呈现给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