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随笔 |
中国大片到了嗜血如命的时代?
陶东风
看完《黄金甲》已经两个小时了,胃部的不适感仍然没有消失。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我的观影感觉,那就是:这是一部嗜血如命的电影。联系到其他几部同样嗜血如命的所谓大片,包括《夜宴》《十面埋伏》《无极》等等,真的怀疑中国的大片是否到了嗜血如命的时代。
我并不是不知道大片一般是离不开暴力和流血的,美国的好莱坞大片也是如此。但是我还没有见到哪个国家的大片像中国的大片一样,其暴力的展示居然完全脱离了道德的制约,完全失去了任何的道德内涵。由于完全脱离了道德,面对一幕幕暴力血腥的场景,我们除了感到一次次被血液“强奸”,觉得恶心、反胃和呕吐以外,实在是完全不知道这些暴力展示的任何其他意义。正如有人说的,今天的张艺谋就是一个油漆工,只会把红色的油漆大桶大桶地往银幕上倒。
《黄金甲》的道德判断是完全被悬置的,我们不知道应该同情影片中的哪个角色,所有角色完全没有好坏之分,没有一个正面角色也没有一个反面角色。他们只有欲望和仇恨,国王和皇后的相互仇恨,王子们之间的相互仇恨,皇后和太子之间的相互仇恨。
我不知道这样的影片要告诉我们什么。也许真是因为导演完全失去了道德关怀和道德判断的能力才蜕化为“油漆工”的?
这还不是张艺谋一个人的问题,也不是一部《黄金甲》的问题,而是很多中国导演、中国影片特别是“大片”的带有普遍性的通病。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大片导演们在暴力叙事方面是那样的富有想像力,能够设置出匪夷所思的打斗场景(如《黄金甲》中追杀蒋太医一家的场景和《十面埋伏》中追杀小妹妹的场景),却说不好一个简单的故事,更不能给观众以基本的道德和价值的稳定感。我们常常听说美国的大片因为渲染暴力而遭到谴责,但是相比之下美国大片在嗜血方面远远不如中国的大片。至少西方美国大片的道德感是鲜明的,是非立场是坚定的,价值判断是明确的,正义和邪恶是能够分别清楚的。也许中国的大片导演或喜欢中国大片的人会不屑一顾地说:哼,好莱坞大片中的所谓道德还不是一些老掉牙的说教吗!这话大体不错。即使是大家比较一致肯定的《狮子王》《坦塔尼克号》等也是如此。但是不要忘记了,人类的一些基本道德本来就是一些简单的道理,这是因为人性中本来就有一些非常简单却又美好、永恒的东西。没有这些简单的道德立场和道德底线,任何大片,不管其他方面多么超凡出众,都只能是走火入魔的所谓大片而已。所以,我以为中国大片表现出来的这种道德贫血――和银幕上的血流成河正好形成鲜明对比――是当下中国道德混乱、道德虚无和价值失范的一个征兆。
难道中国大片到了嗜血如命的时代?但愿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