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文学已经进入装神弄鬼时代(修订版 上)

(2006-06-20 22:07:08)
分类: 随笔

中国文学已经进入装神弄鬼时代

(修订版 上)

 

 

 

1 “奇幻文学”/“玄幻文学”/“魔幻文学”是最先在网络上流行、后来被纸媒体认可的一种新文学类型。目前它的主要阵地还是网络。不要说几乎所有文学类网站都有“玄幻/奇幻/魔幻文学”专栏,而且专门的玄幻/奇幻文学网站也有不少,至于玄幻/奇幻/魔幻类作品则更是多到无法计数。网络世界成了魔幻世界。

关于“玄幻文学”从来没有一个准确的界定,人们也不知道“玄幻文学”、“魔幻文学”、“奇幻文学”之间的深层次差异到底在哪里。但尽管难以界定,玄幻文学的基本特点好像还是明确的。“玄幻文学”的两个关键词分别是“玄”和“幻”。“玄”为不可思议、超越常规、匪夷所思;“幻”为虚幻、不真实,突出其和现实世界的差异。人们常常把玄幻文学所建构的世界称之为与现实完全不同的“架空世界”,在这个世界,没有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玄幻文学不但不受自然界规律(物理定律)、社会世界理性法则和日常生活规则的制约,而且恰好是完全颠倒了自然界和社会世界的规范。

在谈到幻想类作品的流行原因时,人们常常诉诸抽象的人类心理或人性欲望。比如:玄幻文学展示了丰富想像力,满足了人类追求自由、渴望自由的天性;玄幻文学的游戏性和人类本性中的反规范、反秩序的冲动是一致的。等等。上述对于玄幻文学文本特征和流行原因的解释可以解释所有时代的玄幻类文学,因而也就是让人觉得没有具体的、针对当下中国现实的阐释力。

那么当下中国玄幻文学的文本特点和流行原因到底是什么?下面不妨以2005年度“新浪网”评选出的“最佳玄幻文学”的前三名《诛仙》、《小兵传奇》、《坏蛋是怎么炼成的》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2许多人注意到了玄幻文学与中国传统武侠小说(包括金庸小说)之间的渊源关系。但我必须指出一个简单的事实:以《诛仙》为代表的拟武侠类玄幻文学(有人称为“新武侠小说”)不同于传统武侠小说的最大特点是它专擅装神弄鬼,其所谓“幻想世界”是建立在各种胡乱杜撰的魔法、妖术和歪门邪道之上的,比如魔杖、魔戒、魔法、魔力、魔咒,还有各种各样千奇百怪、匪夷所思的怪兽、幻兽。这些玩意儿可谓变幻无穷,魔力无边。《诛仙》中的每个高手(无论正道魔道)都有自己的法宝,其中特别有名的当然就是主人公张小凡的那个烧火棍(上面镶有神奇的“噬血珠”)。所谓武林高手之间的交手其实根本不是各家武功的较量,而是各家宝贝的较量。相比之下,中国传统武侠小说(也可包括金庸小说)的主流遵守的是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不轻言“怪、力、乱、神。”即使在《西游记》这部被认为玄幻文学鼻祖之一的文本中,那些热衷于歪门邪道、通过魔法装神弄鬼的,几乎全部都是反面角色――“妖怪”,他们的本事也因此被贬称为“妖术”(而不是“正道”)。在中国的武侠主流中,真正修炼深厚的高人是不靠这些歪门邪道的。这一点其实并非无关紧要,其背后透露的信息是:在传统武侠小说世界中,价值世界还是稳定的,邪不压正,所以歪门邪道最终是成不了大器的。甚至可以说,没有真本事的人才热衷于装神弄鬼。

这就涉及一个关乎玄幻文学命运的更加根本的问题:玄幻文学的价值世界的混乱的、颠倒的。无论是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在《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等神怪小说中,还是在《魔戒》《指环王》等西方魔幻文艺中,价值世界基本上是稳定的(尽管它们的主题一般情况很简单,也很模式化),这些小说中魔法妖术的使用仍然在传统道德价值的控制之下,作者描写魔法的目的不在于装神弄鬼;而《诛仙》等玄幻文学中则完全走向为装神弄鬼而装神弄鬼,小说人物无论正反无一不热衷魔法妖道,作者更以此来掩盖自己除装神弄鬼之外其他方面艺术才华的严重贫乏。可以说,装神弄鬼作为一种掩盖艺术才华之枯竭的雕虫小技,只有在想像力畸形发展或受到严重误导的情况下才会大量出现。我这个结论不仅得自《诛仙》等玄幻文学,也得自其他的艺术领域。比如电影领域中的《神话》、《英雄》、《无极》(包括郭敬明依据电影而创作的同名小说)等等,同样都是装神弄鬼之作。

我说的想像力的畸形发展和严重误导,指的是一种完全魔术化、非道德化了、技术化了的想像世界的方式,它与电子游戏中的魔幻世界呈现出极度的相似性。在各种让青少年若痴若狂的电子游戏中,我们可以看到绚烂斑驳的色彩,匪夷所思的魔术,变化多端的机玄,但是唯独看不到心灵和情感。它是技术的世界。现在所谓“玄幻文学”所呈现的实际上就是一个高度电子游戏化的技术世界。我们都知道,玄幻文学的作者和读者的主力均为八零后一代,而八零后一代感受世界的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网络游戏化。他们是玩网络游戏长大的一代,也是道德价值混乱、政治热情冷漠、公共关怀缺失的一代。这就难怪他们可以把神出鬼没的魔幻世界描写得场面宏大、色彩绚烂,但最终呈现出来的却是一个缺血苍白的技术世界。他们最擅长的就是在道德的真空中玩弄高科技的游戏(这点在《小兵传奇》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因为它所塑造的就是一个高科技的魔幻世界)。不理解电脑游戏在八零后一代生活中的根本重要性,就不能理解玄幻文学以及其他以八零后为主角的文化和文学类型

可以说,装神弄鬼已经成为当今中国文艺界的一个怪象,不独玄幻文学是如此,其他艺术类型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同样倾向。它所表征的恰恰是我们这个时代艺术想像力的极度贫乏和受挫。

为了使自己装神弄鬼的表演显得更有文化底蕴,玄幻文学的作者常常求助于自己也一知半解的、碎片化的古代文献。有人注意到玄幻文学常常“虚实相生”:一方面是天马行空式的胡编乱造;另一方面又在文本中插入大量的历史资料和考据知识。《诛仙》就经常引用《道德经》《易经》《山海经》之类文献解释小说中出现的各种魔法妖术。但一旦把它和传统武侠(包括金庸武侠)比较一下就可以发现,《诛仙》的传统文化知识至多是装潢门面的,没有真正融入文本,更没有成为作品内在的价值根基。它们不过是为装神弄鬼披上了高深莫测的伪学问而已。

(附记:本文是应《中华读书报》陈香的约请写的,已经发表在该报6月2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