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家读城(谢绝转载)

(2008-07-18 11:05:45)
标签:

杂谈

分类: 作家读城

            遵义有幸得诗人

                                         戴明贤

    七十四年前岁首,在遵义城外的娄山关,有一位诗人听到马蹄声碎喇叭声咽,看到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他率领着一支衣衫褴褛精瘦如钢的队伍,越过铁一般的雄关,艰难地走向成功。无人不知这位诗人的姓名。

    一百六十年前一个夏日,在遵义府署的来青阁小园里,有一位诗人为一朵才露尖尖角的幼荷流泪。

    此人是遵义郑子尹(名珍)。这年三十四岁,与独山莫友芝受托修篡府志,住在来青阁。章士钊诗“西南两大儒,俱生牂牁郡”,指的就是这两位终生挚友。他们撰成的这部《遵义府志》,被梁启超誉为“天下府志第一”。

    这天他伏案倦了,信步踱进园子,在清新的微风里转悠。忽见池塘水面上,密不见隙的碧绿荷叶中,站着一朵青色花苞,嫩生生地在风里摆动。他恍然想起,这该是最后的一阵春风罢,夏天到了。他停步看了一阵,想起黄庭坚的食莲诗:“实中有幺荷,拳如小儿手”,从而联想起“迎门索梨枣”的小儿女。眼前这朵未开的荷花,真像一个柔弱的婴儿,惹人怜爱。他转了两圈,发觉风越吹越劲,把那朵小荷花吹得摇摆不停。那风似乎是专门抓着它吹,志在必折而后快似的。看着看着,眼泪牵成线线往下流。这枝小荷怕是要夭折了。子尹失掉了一个长子,只活了一岁还差四十天的才儿。他把才儿装在木皮小棺里,埋在宅边栀冈下时,口占了一首诗,后两句说:“昨朝此刻怀中物,回首黄泥斗大坟。”那年他母亲也生了一场大病,几乎不起。苦急之下,异想天开地求助于神鬼,刺破手指写祷状血书给文昌帝君,愿减十年寿数给母亲。后来母亲的病居然好了。算算时间已过去九年,母亲也明显地日趋衰弱,难道真的要诀别于一旦了么?小荷的危殆情状,必定引发起他深藏的隐痛和隐忧罢。

    一群瓦雀呼地掠到地上,像一阵黄叶坠地。在草丛中争取觅食,啁啾不已。一只连尾巴也老秃了的老雀也跟着飞下来,却不参与啄食,只是站在石栏上,侧头看小雀们嬉戏,一副无可无不可的泰然神气。这幅天然的图画,给善感的诗人带来很大慰藉。人生从婴孩到少壮,到老耄,到死亡,天道天理,不能抗拒,不是定要摧折谁谁,小小的瓦雀也知道顺应天道呢。他回到房里,晚饭时与友芝喝了点酒。傍晚散步时,风已停了,那枝小荷还嫩生生地立在那儿。于是他写下这首《春尽日》:

    绿荷扶夏出,嬉立如婴儿。

    春风欲舍去,尽日抱之吹。

    对此伤我心,泪下如绠縻。

    天岂欲我穷,天岂欲我衰。

    日月自见多,大化谁能持。

    阑边秃尾雀,摧老看众嬉。

    微物亦有然,聊复酒一巵。

    每忆毛词,辄觉人生苍莽恢宏,空间无尽。

    每忆郑诗,总会被诗人的悲悯情怀所感染,不能自已。

    所以人间需要诗人。

    而遵义有幸,得遇这两位诗人。F10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