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冰雪 冰球

(2009-02-26 12:28:35)
标签:

冰雪

运动

冰球

文化

分类: 专题

    进行中的哈尔滨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中外大学生运动员同场竞技,让尚处冬季的哈尔滨充满了春天和青春的气息。

    冬季体育运动项目的先决条件是要有冰雪,而哈尔滨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恰好能够在冬季同时具备这些条件,因此冰雪体育则成为哈尔滨人喜欢参与并观赏的运动项目。

 

    小的时候,哈尔滨的冰上体育活动都是在室外,到了冬季,在各个学校操场上,都会浇人工冰场,市内个大体育场也都成了开展冰雪运动的公共场所。哈尔滨的冬季体育运动开展得很普遍,中小学校在冬季都要开设冰上运动课,各大体育场向社会开放,那里的速滑跑道和冰球场成为冰上运动爱好者聚集的地方。

    由于得天独厚,冰雪运动几乎是哈尔滨市民人人参与的项目。小时候感觉冬天比现在要冷,在露天冰场滑冰,冻得手脚很痛,然而当风驰电掣般在冰面上滑行时,运动着的快感会让自己忘记寒冷。除了参加冰雪运动,强身健体,在冬季进行的各项冰雪运动竞赛,也是自己关注和欣赏的焦点。

    相对于速滑和花样滑冰,自己则更比较喜欢观看冰球比赛。这是因为有着多方面原因:

    自小自己滑花样刀。当没有老师和教练指导时,自然也滑不出什么名堂,同时自己更喜欢有速度和力量的男孩子参与的运动,后来便改滑赛刀。冰球是冰上体育中最具观赏性的项目,几乎每个男孩子都喜欢参加。打冰球要求很好的滑行技巧和速度,并能够在激烈的对抗中团队配合夺取胜利。由于自己体力有限,又不能抗击球场上的剧烈撞击,所以一直没敢真正穿上冰球鞋,在正式的场地拿着球杆充当冰球球员,只能在场外当一名这项运动热情的爱好者和欣赏者。

    在哈尔滨,可能任何一个男孩子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自己组织“冰球队”,参加非正式的“冰球对抗赛”。在冬季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在一片雪地上或一块冰场上,一群孩子聚在一起,分为两队,几个书包摆在地上充当球门,一场球赛就这样开始了。我们使用的是钉着一块小木板的木棍,我们的冰球可以是一个冻硬的土豆或萝卜,甚至是一个空罐头盒(只是到后来才从专业冰球队那里讨来一个真正专业的球)。

    哈尔滨的冰球运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几乎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冰球校队。每到赛季,我们这些铁杆球迷就组织起“啦啦队”,随我们的校队“四处征战”。

 

    哈尔滨的冰球运动,是全国开展最早,最有实力和成就的。在组建国家冰球对之前,哈尔滨队几乎囊括历届全国冰球联赛冠军。哈尔滨冰球队曾多次代表国家出国访问,或在本地与来自国外的冰球队进行友谊比赛。我的记忆中比较深刻的是,哈尔滨冰球队与当时来自波兰国家冰球队和加拿大雷鸟冰球队的比赛。当时比赛场是室外冰球场,在零下三十度的严寒里看比赛,依然是人声鼎沸,印象深刻。那些比赛虽然胜少负多,而在那个时代,这样的体育交流还是让哈尔滨冰球队得到了锻炼。后组建中国国家冰球队,其主力阵容基本上都是来自哈尔滨的队员。

    由于有过多次与国际上冰球强队交手经验,中国冰球队对冰球的理解和竞赛战略战术上,都有了飞速的进步,队员的装备与身体防护也有了很大改进——开始有了头盔、面罩,冰刀刃开槽,也使用上了由哈尔滨球拍厂生产的“勺”式玻璃纤维球杆。随着加强中外体育交流,我国冰球队的训练和比赛有了很大改进,室内训练和比赛场馆越来越多,人们不必再站立在严寒中,可以在温暖的室内冰球馆观看比赛了。

    中国国家冰球队有过较为辉煌的战绩,在国际分级比赛中,曾在B、C组之间几上几下。而后组建的国家女子冰球队,也曾多次打出较好成绩。

 

    第24届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召开,对于自己是一个天赐良机:可以在家门口观看世界各国大学生冰球比赛了。经过查询竞赛日程,早早地就为自己选了几场有中国男女冰球队出场比赛的门票。几天下来,随着赛场上形势的变幻,自己也与之心绪难平。不过,客观地说,中国冰球仍处于世界二三流水平,只要看到那些“大学生”运动员(不仅仅是学生吧)在赛场上拼搏努力,为他们呐喊助威,也就可以了。不过这次大赛中,中国大学生女子冰球队的表现,还是相当令人钦佩的。

    在本届大冬会上,能够欣赏世界上一流冰球队(加拿大、俄罗斯、斯洛伐克等)的球技,对自己也是机会难得。而现场观看比赛与肯电视直播,其感受又是截然不同的。

    由于喜欢,因此欣赏,无论谁胜谁负,冰球运动都能让人感受速度、力量、技巧与默契、团结、高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冰雪 运动
后一篇:惊蛰大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