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珰奈湿地,有着典型的北方草原湿地的地貌特征。
水是万物生长的源泉,草原是大地生命的根基。杜尔泊特蒙古草原腹地的珰奈湿地,水草连天,一望无际,虽然这里地处北方,气候寒冷,空气干燥,没有江南那样密布的水网和纵横的水系,因此也看不到四季如春的绿;然而当人们进入杜尔泊特蒙古草原腹地的珰奈湿地草原,便觉水草连天,一望无际,景色胜似江南。
这使我联想到在黑龙江省北大荒饶河抚远等地看到的景象:在中国雄鸡状国土版图的鸡冠部位,在地图上用兰色水纹状标识祖国东北边垂,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地域,是著名的三江平原,三条大河流经的地域,土壤肥沃,植被茂盛,有利于水草生长,鱼虾畅游,飞禽走兽生栖息繁衍。那里有丰沛的水资源,水网纵横草浪万倾,是黑龙江省最大的湿地草原。在“以粮为纲”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兵团农场为了开荒种地,曾开垦过上千万公顷的草原湿地,现在看来这是对地貌和湿地资源的极大破坏。
湿地草原的生态系统是十分脆弱的,一旦遭到破坏,恢复与再生极为艰难,甚至需要几十上百年的修养生息才做得到。几天前的一则报道:齐齐哈尔扎龙自然保护区发生了一起草原火灾,过火面积大几千公顷,杜尔伯特草原烟筒屯草原湿地也连带遭受了火灾。这不禁让我为那里自然生态的破坏而担心。
当人们意识到湿地草原对于整个生物圈和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是人类和万物生存不可或缺的水源涵养净化器之后,便开始退耕还草,恢复植被。保护“地球之肾”,保护湿地资源,尽最大可能挽回因人类的过失和错误所造成的湿地的损失——这也是现代人类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