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人们可以从地图或旅游手册里了解到,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南部有一个世界闻名的“鹤乡”——扎龙湿地,那里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扎龙湿地我曾去过几次,印象颇为深刻。然而在我们来到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之前,还不知道这里有一个比扎龙自然保护区还大,保护得更好的一大片湿地——“珰奈湿地”。
珰奈湿地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烟筒屯镇境内。
在黑龙江省西南部广阔地域,有一大片地势低洼的区域,来自小兴安岭嫩江水系乌裕尔河和双阳河在这一带滞留,形成为大片湖泊和湿地,总面积达3万多公顷。在珰奈湿地周围,水际生态系统交错,替代形成了半湿润半干燥的大片草原和芦苇沼泽。在数万公顷浩瀚的芦苇荡中,苇林如海,水网如织,当人们或泛舟于水叉湖泊深处,或行进于廊桥栈道之间,有如置身草海水乡,疑似来到江南洋澄湖畔沙家浜。
珰奈一词源自蒙古语,音“danghi
ni”,语义为“仙女”或“女神”。这个名字应该是古代杜尔伯特蒙古人对母系文化的崇拜和延续。在从前,此地曾有个女神庙或女性敖包祭祀类型构造物。当地还有一个流行了300余年的古老故事:有一年清康熙皇帝行猎到此,被一老者认出,惊动了周围百姓,于是他们前来跪拜皇帝祈福。康熙大为感动,按百姓意愿赏银建造喇嘛庙,并赐名“普教寺”,愿百姓吉祥。这座蒙古喇嘛庙名叫“syalugqsum”,于公元1696年(清康熙三十五年)建成。当年珰奈的普教寺就是根据这样一个历史传说兴建并由此而得名,只是现在来此地的游人已经无缘再看见它了。
珰奈是一个以蒙古族占多数的各民族聚居的屯落。这里的草原多为碱性土壤,不宜耕种,但却生长着肥嫩的牧草,适宜牛羊等畜类生息,因此这里的人们历代以牧业为生。在村屯附近则是大片水草伴生的湿地湖泊,主要有腰灵泡、花篮泡、纳金泡。湿地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有净化水源,休养生息的功能,不仅为人类生活所必须,也为保持生态平衡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湿地水草苇荡里,春夏秋季节栖息着无数的野鸭、天鹅、仙鹤,形成与人类共生共栖的和谐景象。
根据规划,省市各级政府为保持珰奈湿地仍保持着草原、湖泊和芦苇沼泽原有特色,坚持积极的开发式保护的原则,正积极把珰奈湿地生态村建设成为大庆市湿地核心旅游区,使之成为我国湿地人地关系的标准景点和重要的湿地科研、科普教育基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