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女孩活泼开朗大方外向,她跟我第一次约谈的时候,话题的重点竟然是以下这几个火爆的字:她婆婆是如何追求她的。
女孩当时在一个小县城里上着朝九晚五的班,婆婆不知从哪个渠道收集到了她,偷偷来相中她之后,直接把公公的奥迪车派到她的单位门口,亲自下来把她接上车,开始了她们的短期婚前婆媳蜜月关系。当时她的丈夫,事后她知道,其实正处于失恋中,他爱的女人抛弃了她,导致他自闭、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并多次出现异常举动。
女孩见到的是一个很帅但面无表情的未婚夫,实事求是地说,双方对各自的外表都是非常满意的,仅此而已。只是她来不及察觉这个相亲对象为何总是面无表情,就陷入了婆婆的狂轰烂炸的热烈中。只要偶有小羔,贵为部级以上职位的公公婆婆竟然马上丢下手头日理万机的工作亲自出马,甚至是一边一个地扶着她哄着她,此时无论她在家还是在上班,他们都象捞着救命稻草一样紧紧地抓着她,带她到最好的医院找最好的医生给予最昂贵的毫无必要的治疗。然后利用手中特权轻而易举把她调到省城谋到最好最轻松的工作,带她去最豪华的商场购物。女孩面对婆婆的攻势,面对一堆她从来没有听到过见到过的名牌,进出她从前一想起来就要双脚发抖的场合,啥也不要想了,立即完婚........
直到婚姻崩溃前,女孩子描述的婆婆仍是一个品味极佳的婆婆,她婆婆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生活排场、甚至公婆的情感都令她无限向往,直到那时我觉得,这个婆婆其实还是她的偶象。只是她恨她嫁的人不是婆婆,而是她的懦弱无能的丈夫。
另一个女孩与她相同的地方是,她也是先被婆婆相中的。但这个婆婆在婚前倒没有越区代庖,儿子也没有任何感情问题。只是都同样的身居要职,同样的强势.强势到儿子在结婚前夜跟女孩子这样说:第一,你永远不要跟我妈吵架,因为我问都不问就会无条件站在我妈这一边;第二你永远不要支使我妈,哪怕给你拿件衣服这种小事,你想都不要想.婚后儿子也确实这么做的.更同样地,她从强势的婆婆那里,也是被施舍或者说被无限放大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没有调查过强势的婆婆中,儿子们婚姻的美满程度是多少百分比,我甚至也怀疑强势的婆婆与儿子们的婚姻美满程度是否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只是发现,在这两例强势婆婆的家庭里,媳妇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接受婆婆的施舍,或者接受有权有势的婆婆提供给自己在职场中的一切便利,或者接受婆婆施舍的优越的物质、大宗的房产,或者接受婆婆提供的家政服务。
但她们在接受施舍的时候,没想到婆婆与亲妈的区别,亲妈是无条件的付出和赠予,婆婆递过来的橄榄枝上附加了这样的条件:伏首、臣服、放弃家庭主妇的角色、不要跟婆婆争宠(包括公公与儿子及孙子)。
于是,她们在婚姻中更注意的是修正与婆婆的关系,而当她们终于有一天对自己丈夫失望,并且终于省悟到自己的婚姻是场悲剧,决定放弃时,她们又突然发现,她们的婆婆翻脸比翻书还快:走人可以,我给的一毛钱都别想带走。强势的婆婆言出必行,收放自如。媳妇这才发现,自己名下什么都可以被收回,连孩子的抚养权都要不到。
我曾经试图建议她们别急着结束婚姻,是否可以搬出去单过?她们都摇着头一言不发.实际上不是她们没有试过,后来我发现问题核心是,当她们独自单过的时候,离开了强势的婆婆及婆婆周围的光环,就象那个格林童话,贪心的渔妇一场梦醒,自己的家当倒退到一无所有的旧社会,她们无论如何接受不了这样的落差.她们失落是因为当年强势的婆婆给过她们的是怎么样的错觉啊:所有的一切都将属于你们,只要你们结婚;你们的生活比我们更美好,我保证.所以说那个格林童话,假如用现在这个婚姻模板去演绎,就不是贪心的渔妇,而是那个阴险的妖怪给渔妇的许了那么多空心汤团的诺言,给了渔妇一个错觉.
可怜的渔妇贴着一个贪心的标签追悔莫及地去过那百无聊赖日复一日的捕鱼生涯去了.童话似乎就写到这里,孩子们在学习这篇童话的时候大人都要求写中心思想时有这些关键词:人不可太贪心,否则一无所有。这实在是太冤枉了这个可怜的渔妇,谁不向往美好的生活呢?简爱说过不要以为我穷我丑就没有资格爱你(罗切斯特也是个富翁噢)。事情也许可以换个角度去看,是妖婆许诺并一次再次给她些什么来引诱她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天上掉下的陷饼谁愿意拒绝?
而我们的女孩子们是否现在已经明白,自己的悲剧并不在于太贪心,没必要急着去批判自己人性的弱点,婚姻家庭中,不要简单以对错是非来评判各自的行为,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有其自己的逻辑和合理性。我们只要懂得每个行为你所要承担的后果。
所以女孩子们要明白:当年之所以愿意结婚,实际上愿意的是与公婆去结婚,而不是这个味同嚼腊的丈夫.搞清楚这一点,搞清楚现在你是否还不改初衷,那么一切迎刃而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