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有空在网上看贴,看到许多八零后的问题贴子,比如:为什么我(妻子)切好的牛肉,他总要剩几块,他以前谈恋爱从来不把我做的东西吃剩,而且他自己到冰箱里捞一大块一边看电视一边吃的时候总不剩?比如 :为什么他出去吃饭跟朋友应酬前,为什么不关心我在哪里吃,吃什么?我问他我怎么办,他竟然叫我自己解决,我要的只是关心的一句话而已(后面许多的理直气壮的感叹号)。再比如他们甚至问道:为什么我老公跟我如此不同步?诸如此类的问题。
正好最近我也接触了八零后孩子的离婚案件。为了保护我们脆弱的八零后的隐私,我不能在这里再转述他们婚姻的具体情形和细节了。只谈谈我对八零后的看法。
八零后的孩子,是第一代的到了为人父母的年龄的独生子女。他们可能有许多的优点,比如面对婚姻的时候,他们更现实,更注意婚姻中的物质条件的重要性。但是,从婚姻层面上来说,却比其他年龄的人在婚姻中问题更多,具体的之一:是独立的悖论,每个独生子女的家庭的结构都是父母二人对一个子女,所以独生子女的婚姻就演变成了四个老人两夫妻再加一个孩子的结构。这样一个庞大的结构形成了现在的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所有的家务由两边的老人分别包揽,甚至第三代孩子的抚养教育。四个老人为自己的子女一般都准备好了足够的物质保证,但同时又为各自的孩子在婚姻里有可能会出现的物质上的吃亏而各有一套教授自己子女的应对办法。所以常常出现一种悖论的情形,即一方面是物质极大的丰富,男女双方经济完全"自我"独立,而另一方面却又是各花各的,经济上不能很好地真正互为融合,背后有世故老道的各方父母的算计和出谋划策。八零后的婚姻在经济上,双方都不能从自己的父母家庭中独立出来,却又能独立于新成立的八零后婚姻。这不是一般而言的三代同堂的概念,而是一种新的景象,我不知道怎么给出一个新名词.
由于八零后更注重现实的利益,所以他们多数孩子面对婚姻时都非常理性和清醒,多数会遵从父母安排的门当户对的相亲,一旦条件相当,他们很快进入婚姻。在婚前他们多数人不愿意浪费在没有婚姻结果的浪漫爱情里.他们更顺从自己的父母,一旦在庞大的家庭结构中出现纠纷,就立即出现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的情形,迅速各自为战,两边老人以最大的智慧和过时的社会经验去维护各自孩子的最大利益。表现在经济上迅速划出一条清晰的分界线,甚至都不需要律师参与.
独生子女们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长,多数都缺乏对家庭的担当,他们拒绝成熟,以孝顺的名义依赖父母。
情形之二是,缺乏二人相处的经验,从小由于没有兄弟姐妹,他们也没有朋友能分享到有兄弟姐妹的感受,所以他们不知道在二人世界里,不可能有完全的两个人的同步,在处理各自的不同的时候,采取的是简单的情绪发泄,由于他们从无兄弟姐妹的让步体验,他们的世界里没有基本规则,只有情绪化.他们也拿不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拒绝妥协,拒绝忍让。但应该说这并不是只有八十后才有的特征。
总而言之,因为要继续加班,我就仓促地结案陈词了。八零后的婚姻更脆弱,更缺乏忍耐和担当。但是仅仅用出生年份去划分婚姻状态,我也觉得自己比较可笑并涉嫌弱智。
客观地讲,应该说现代中国的婚姻,是越来越脆弱,也越来越短命了。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不知道,但却发现,由此而涎生出来的一个副产品是,八零后在第一次婚姻失败后,由于经济的独立及无法与人长期和睦共处,则会更乐于选择单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