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悠,接着忽悠!
马蝎子(王子鹏)
“国六条”及其随后的“九部委细则”出台后,有关房价涨跌的猜测又多了起来。人都爱听好话,爱听自己想听的话,所以那些认为房价会下降的说法总是不乏市场,而那些坚持认为房价不可能降下来的意见则常常沦为“板砖”的目标。其实,不管别人怎么说,看好用好自己口袋里的钱才是最重要的,适当打打“防忽悠热线”,也是增强心理抵抗能力的一种手段。
忽悠有两种,一种是制造观望情绪,一种是制造房价必然下降的心理预期。
“国六条”及其细则出台不久,就有媒体报道,北京楼市的销量开始减少,多家专业机构的调查统计均显示, “国六条”出台不到一周,北京楼市的销量从之前的平均日销700多套,降到600套左右,九部委15条之后,北京楼盘的销量又从600多套降到500套左右。半个多月,楼市销量降了三成。由此,记者得出结论,北京楼市进入了“观望期”。楼市销量减少,或许资料不假,但由此得出的“观望期”的判断,则值得商榷。为什么销量下降,原因可以有很多,一是消费者观望,二是近期无热销楼盘入世,三是开发商有所收敛,原来用内部人先签约再撤销的情况有所减少,四是开发商加紧捂盘,五是一些二手房推迟交易。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五种情况均有可能,而且房价涨势依旧,同时买不到的房依旧买不到。无论是“国六条”还是“细则”,都没有直接干预市场的意思,那种期望“政策一下,房价和销量立降”的可能性不大。有一个“政策市”就够了,政府似乎没有必要再给自己弄一个麻烦。
同时我们还要理解记者,政策出来了,总要找点事做。这事不见得是记者的本意,完全有可能是某个报社领导的一厢情愿。这在都市报中极其常见。比如,某报找本人商量,可否做个专题,“细则”之后,在北京买什么样的户型会比较实惠。但我们探讨的结果却让人家有些失望,因为在我看来,对大户型的限制会认为制造稀缺,价格只可能更快上涨。中小户型本来就是稀缺户型,政策调整并不会短期增加供应,亦无下降的可能。从新浪网关于房产新政的网络调查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认为半年内房价不会下降的也超过了半数,可见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防“忽悠”有术。
那么,从长期看呢?有人认为,“世界上哪有只涨不跌的房价?!” “短期内不会下降,但中长期必降无疑。”其理由大致有,供给的增长、结构调整带来需求的分化、资金的流动性变化甚至人口减少等等。从长期看,这几乎没有不对的理由。但是,作为生命有限的人,还必须考虑我们为等待房价下降付出的时间成本,同时还要考虑货币贬值的速度。假如20年后,房价下跌,可以肯定的是,这种下跌是在当时房价水平上的下跌,而不是20年前的今天。如果我们往20年前倒推一下,20年前,一个万元户就是一个富翁,现在也就一个大公司白领一个月的薪水。考虑到我们的利息水平,如果我们的存款现在能买个50平方米的小户型,20年后,也许就只够买个防盗门了。因此,一个绝对正确的真理,可能不过一句废话;一个遥遥无期的判断,虽然正确,但却毫无益处。
关于货币,最近有两则传闻值得注意。一个是央行否认将发行500元大钞,一个是周小川说目前还谈不上再次加息。从经验主义的角度判断,这很有可能是“射门”之前的虚晃一脚。其实,在这个上升通道中,不管何时加息,都不必感到意外。就像通胀和贬值,你发不发行大额钞票都是一样客观存在,与其掩耳盗铃,不如给大家图个方便。
忽悠有两种,一种是制造观望情绪,一种是制造房价必然下降的心理预期。
“国六条”及其细则出台不久,就有媒体报道,北京楼市的销量开始减少,多家专业机构的调查统计均显示, “国六条”出台不到一周,北京楼市的销量从之前的平均日销700多套,降到600套左右,九部委15条之后,北京楼盘的销量又从600多套降到500套左右。半个多月,楼市销量降了三成。由此,记者得出结论,北京楼市进入了“观望期”。楼市销量减少,或许资料不假,但由此得出的“观望期”的判断,则值得商榷。为什么销量下降,原因可以有很多,一是消费者观望,二是近期无热销楼盘入世,三是开发商有所收敛,原来用内部人先签约再撤销的情况有所减少,四是开发商加紧捂盘,五是一些二手房推迟交易。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五种情况均有可能,而且房价涨势依旧,同时买不到的房依旧买不到。无论是“国六条”还是“细则”,都没有直接干预市场的意思,那种期望“政策一下,房价和销量立降”的可能性不大。有一个“政策市”就够了,政府似乎没有必要再给自己弄一个麻烦。
同时我们还要理解记者,政策出来了,总要找点事做。这事不见得是记者的本意,完全有可能是某个报社领导的一厢情愿。这在都市报中极其常见。比如,某报找本人商量,可否做个专题,“细则”之后,在北京买什么样的户型会比较实惠。但我们探讨的结果却让人家有些失望,因为在我看来,对大户型的限制会认为制造稀缺,价格只可能更快上涨。中小户型本来就是稀缺户型,政策调整并不会短期增加供应,亦无下降的可能。从新浪网关于房产新政的网络调查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认为半年内房价不会下降的也超过了半数,可见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防“忽悠”有术。
那么,从长期看呢?有人认为,“世界上哪有只涨不跌的房价?!” “短期内不会下降,但中长期必降无疑。”其理由大致有,供给的增长、结构调整带来需求的分化、资金的流动性变化甚至人口减少等等。从长期看,这几乎没有不对的理由。但是,作为生命有限的人,还必须考虑我们为等待房价下降付出的时间成本,同时还要考虑货币贬值的速度。假如20年后,房价下跌,可以肯定的是,这种下跌是在当时房价水平上的下跌,而不是20年前的今天。如果我们往20年前倒推一下,20年前,一个万元户就是一个富翁,现在也就一个大公司白领一个月的薪水。考虑到我们的利息水平,如果我们的存款现在能买个50平方米的小户型,20年后,也许就只够买个防盗门了。因此,一个绝对正确的真理,可能不过一句废话;一个遥遥无期的判断,虽然正确,但却毫无益处。
关于货币,最近有两则传闻值得注意。一个是央行否认将发行500元大钞,一个是周小川说目前还谈不上再次加息。从经验主义的角度判断,这很有可能是“射门”之前的虚晃一脚。其实,在这个上升通道中,不管何时加息,都不必感到意外。就像通胀和贬值,你发不发行大额钞票都是一样客观存在,与其掩耳盗铃,不如给大家图个方便。
2006年6月7日星期三
推荐:
前一篇:更具危险性的“地下工作者”
后一篇:令人抓狂的宏观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