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大家开始喜欢喝茶,喜欢泡茶。几年中这种气氛一直在向上发展,学茶成员也不断的再扩大。或许是做餐饮的原因,工作很繁琐,做的时间长了又觉得枯燥,大家喜欢通过学茶和品茶来放松我们紧张的情绪。下班之与喝喝茶,似乎已成为我们的习惯,如果不喝茶,就好像没有幸福感。
记得刚来天厨时,餐厅还没有形成喝茶的文化,我特别想让同事们了解茶,为此想了很多办法。最开始自己买了很多种茶,泡给大家喝,对茶感兴趣的同事,我就先跟大家讲喝茶对我们身体有什么好处,等再喜欢一点,我就跟他们讲怎么泡茶,这个进度非常慢。因为店里还没有形成茶文化,泡茶设备不全,我就开始和张姐沟通想发展茶的业务,她也很支持我的想法,并带着我去北京的茶城,看到外面的茶店和茶馆发展的那么好,我当时就想,天厨这么好的平台,也要有属于我们自己的茶文化,不仅员工身心会愉悦,顾客喝到一杯好茶,也会生欢喜心,与茶和素食结缘。这个发心是一直支持我在天厨做茶的动力。
茶具和茶购买回来后,不是所有事情都成功了。压力和动力就更大了,我就开始给员工们正儿八经的培训茶艺课,最初有一对一的培训茶知识,手把手教员工泡茶手法。也有举行泡茶比赛,还有推茶的鼓励措施,只要能加深大家对茶印象的事情,我都是非常的热情。因为我知道,这不仅是品茶,通过习茶会改变我们不良习惯,还有对身边的同事也会多些恭敬和包容。
这几年对茶事认真的态度,慢慢的我发现自己比以前更懂茶了,更珍惜茶会的精神。其实我来天厨时,对于茶也只是皮毛,关于茶的知识我只是表面,真是出于业务需求会一些销售的知识点。在培训员工茶知识,我通常在一个头星期中要学习茶知识和做笔记,几年下来茶方面理论知识就很清晰。
在清华店由于对茶的推广我有很多的精力和时间,茶业务发展情况还不错,我就开始培养茶艺师。大众培训和单个培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尤其是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茶的,来天厨时间短,在培养过程中,还是有很多的磨合。培养过几个喜欢喝茶的员工,每一个在培养阶段我们都会有分歧,意见和观点不同,我在反思过程中,会及时调整我的心态。但大的原则性不会因为员工的不理解而妥协,我相信通过她们自身的成长对茶的理解会悟出许多的道理。培养员工就像成就一款好茶,需要有很多的赖心。如;天气,茶叶原料,制作工艺,储存,泡茶手法,水的温度,等等。还有对茶的信心及等待,因为有些茶,刚做出来火味大,不甜,要让它自然陈化,随着时间的转换,它的口感和香气才最好。我们对于品质和口感及好的茶通常在喝到最后,我们都会感叹到,茶太有魅力了,为此因为要泡好它要很多的因素;置办茶具,烧水,茶友的氛围,泡茶者恭敬之心,喝茶者的感恩之心。每一环节都是密不可分。所以相信她们在天厨习茶中,点滴成长会影响她们的价值观。
茶艺diy是我们公开面对顾客的培训。我们的发心很简单,教初次接触茶的朋友们泡茶,选购茶叶,茶具,还有理性对待买茶的消费。在这个社会人心浮躁,每个行业都有竞争和利益的压力。每一期来参加活动的朋友,都收获很大,内心总是有很多的感动和离开茶会的恋恋不舍。并不是我们的茶很贵,而是我们员工对茶的热情及服务态度。虽然是免费活动,天厨的真诚待人,他们能放下很多的紧张及对陌生人的戒备感。或许只有在天厨喝茶他们才能感受清静。
今年开始举办的高端收费品茶会,也是应顾客群的需求。越来越多的茶友喜欢在天厨品茶的氛围,相信我们的品质。两个月筹办一次,在这期间我们要选品质好的茶叶,及品种。深入了解这些茶的特点,树龄,制作工艺。还要准备一些特别的礼品送给来参加茶会的顾客。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虽然我们现在已有一些成长,功夫远远不够。学习路上永无止境,我们对茶的热爱,随着时间,我们的品味,我们的态度,我们的审美感,专业知识都还需要学习和感悟。
感恩茶艺路上有你们的陪伴。
喜欢茶文化,深深爱上了茶。肖祥坤,她在天厨工作期间,只要有好茶,第一时间就迫不及待把她的茶分享给大家。
她最初和我一起做茶艺活动,我们有很多的默契。

清华店茶艺师;李静。与茶结缘后,更爱笑,更自信了。只要一泡茶,她的那份真诚和喜悦就自然流露。
刘平。她安静,内敛,像品质优异的白茶。对茶的感悟很深,员工喜欢喝她一起喝茶,自在,随心。
茶艺组年龄最小的妹妹;荣荣。她热情,兴奋。像一杯古树生茶,情绪会表现出来。刚来天厨时坐不住,说话很快,喜欢茶后,收敛了许多。
我们与茶还有很多的故事,不是用文字可以表达的,一切都在我们的心中,感恩天厨。
欢迎喜欢茶、热爱茶的朋友来天厨品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