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感言
(2009-06-07 16:45:27)
标签:
员工风采杂谈 |
分类: 天厨故事 |
今天,非常有幸听到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秘书长林启泰老师的培训。基金会成立于06年底,目的是透由慈善帮苦扶贫,用行动感召更多的人来奉献爱心,基金会的宗旨就是“人人享有慈善,仁爱触手可及”。
这次培训,教育意义颇深,特别对于我们这样的年轻从业者来说,更是如枯草遇雨露般。 林老师让我们知道为什么要付出,他深切的说道:“只要你付出,就会得到回报,就一定会有收获。”林老师给大家讲了一个社区人们相互问好的故事。由大家开始的不理解,到接受彼此后来的相互问候。让我们体会到和谐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只要你付诸行动,就会感召你旁边的许许多多的人,就像基金会的红莲心栈(粥铺)一样,由开始人们的不理解,甚至抵触,到接受,乃至后来的互帮互助。就是大家的感召影响的。才使他们萌发奉献爱心的芽,乃至以后长成茁壮大树开花结果。
基金会本着以上理念,分为“心栈”——为白领上班一族、孤寡老人等,免费奉献爱心粥,每年受益人群在50000人次左右(已除去重复人群后的数据)。“衣物”——收集捐来的衣物,然后“一对一”分拣(一对一指:每户按人员的高矮胖瘦等信息进行衣物分拣,一户人一个袋子装好后分发给贫困山区等地的人民)。“助学”——这个项目以资助为起点,关爱为重点,目前约300位孩子接受一对一帮助。通过多种方式,多方感召影响有爱心的人们来积累福德资粮。
林老师还讲到了一个美国哈佛的科研课题,此次科研历时25年。首先找到1000人(这1000人的工作收入、背景、学习、家庭等基本相同)对他们进行访问,访问中60%没有人生目标,25%有模糊的人生目标,10%有近期目标,3%有长远的人生目标。而25年后呢?结果令人震惊,这1000人中60%生活在社会下层,而且常常抱怨。25%生活在中层偏下,基本无所求,得过且过。10%生活在中层偏上,在某些领域取得一定成就。而3%生活在高层,在许多方面都有很大成就。相比之下,数字竟然惊人的吻合,说明了人生价值和规划的重要性。我们一定要相信业果,因为业会增长广大,我们做好规划一步步和同行善友走下去,种下好的因,就会感召好的果报。而这个是透由各种的途径,资源、能力等。而我们要想感召他人,影响他人,改变他人的话,我们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改变我们自己,这样,才能如所愿,帮助更多的人,感化更多的人,种下更多的好因,将来得到更多的好果报。
微笑是不花成本的布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