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生活变迁随笔/感悟文化文化精英 |
分类: ◆刀在飞舞 |
很久以来,无论报刊上还是网络上,有句话我一直不明白的,批评家或文化腕们到底是凭什么认定了纯文学该是主流,能够指导通俗文学。纯文学指导通俗文学的结果结局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外行指导内行。纯文学其实是通俗文学养起来的,通俗文学本来是精英文学的母体。一个人不尊重自己的母亲,那除了扁他我还有什么选择啊!
纯文学本来就该是少数人的自我满足、自得其乐的一个安慰器,用一种童话的人生来演绎自己过于亢奋的性器官。纯文学和通俗文学之争其实深层的指导意识还在于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几千年来的恩怨情仇。
我们来看历史,知道拉丁语、古英语、还有中国的古文(这个古文不是指文言文)是怎么消失的吗?这些全是高度精英们的产物,没有人不承认古文的成熟和典雅与白话文不是一个档次的差别,但是他为什么就消失了呢?那是因为古文和时代脱节。
精英文化其实就是自毁系统,因为他给自己留下的变通余地很小。他拒绝任何形式的修正。那么在他高度成熟的时候就是衰亡的时候。什么都有例外,就这件事情从没例外过。不服就和余丹的“余丹说论语”比比,如今文化精英们抚摸心脏系统,很安静地问一下自已,你火过了余丹吗?无论从人气和著作销量上。应该没有吧?所以精英圈里没少指桑骂槐找余丹不是的。
另外,我很佩服精英文化有个事后追认系统,比如通俗文学的经典《水浒》什么的,对此,他们就上来摸摸脑袋,说,长得不错,像生了个好孩子的得意,其实,谁是谁的孩子啊。
精英文化的事后追认系统也自有他的用处,帮我们从过去的时代挑出好东西来,从小学开始排列一大批所谓必读的主流的东西。但是,我们现在活着,活在当下,有鼻子有眼睛的,我们该自己来挑东西,大家都喝百事可乐,难道我每天喝龟鳖丸去,当然我也知道龟鳖大补,可是天天吃这个还不如叫我死了算。
就我而言,我小时候就找不到美女图看,现在呢,整天在网络上下载美女图片,嘿嘿,就是要把失去的光阴要回来。这就是本性。然后看着看着,就龇牙咧嘴地笑,有多恐怖就有多恐怖,称心如意的满足。看那些所谓的名著总是窝心到沮丧,全身上下,没有一个毛孔舒服,因为名著总是一遍一遍地告诉我们一切都是值得怀疑的人生,人生是没有出路,偶尔有了出路,深度不够,还得在后面追着喊着——娜拉出走了怎么办。
文化主流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是文化精英们认为的纯文学吗?去死吧,我是嫌自己日子过得不够累还是怎么着。如今属于自已的空余时间本来就少,如果花在玩主流上,除非我有病!我当然没病啊,没病我就去看《武林外传》,打死我再也不看类似于近来被文化精英圈中人士称之为主流的《太阳照常升起》之流的电影了。